近年来,为盘活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我区系统谋划、整体规划,重点打造“中国抗日第一山”抗日山爱国主义教育、“黄海国防第一哨”秦山岛国防教育、“全国支前模范”董力生故居及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全国红色村”黑林镇大树村革命传统教育等现场教学点,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一山一岛一馆一村”红色研学路线。
8月13日,《新华日报》头版和4版,以“激活红色资源 激发前行动力 赣榆锻造推动发展‘最燃引擎’”为题,宣传报道我区“一山一岛一馆一村”红色研学路线。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元帅这句话,饱含军民鱼水深情。7月1日,在淮海战役“万人大支前”出发地——赣榆区城头镇董青墩村,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正式开馆。“我们不能忘了‘小推车’,这里是百万人民出发支前的纪念地,也是支前模范董力生的故乡,有董力生故居、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赣榆人民支前纪念广场等红色景点,展现赣榆人民拥军支前的优良传统。”城头镇党委书记于维兵说,开馆近一个月来,已有近万人前来参观学习。
“今天重看淮海战役中的支前‘小推车’,是为了更好地朝前看、推动大发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革命文化传承好、让红色信仰代代传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赣榆区委书记吕洁说,赣榆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挥好“一山一岛一馆一村”红色研学路线党性教育阵地平台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光荣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好地攻坚突破、担当作为,在推动发展中锻造“最燃引擎”。
红色宝藏特别丰富,是赣榆的一大特色。赣榆作为革命老区,是一方英雄辈出的红色沃土,这里拥有全国唯一以“抗日”命名的抗日山,刘少奇、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榆战斗生活过。黑林镇大树村入选中组部全国红色村,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抗日山、小沙东海战纪念地纳入全省首批100个红色地名目录。
如何激活身边“沉睡”的红色资源?一年多来,赣榆进行了系统的谋划和打造。
“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由组织部门牵头,区级国资平台注入资金进行建设,加强统一规划,根据赣榆的地理特征和产业特点,将红色教育和全区产业布局、发展大局紧密结合,打造红色文旅党建示范带、绿色林果党建示范带及蓝色海洋党建示范带,3条示范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主题上各有侧重。”赣榆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封波介绍,赣榆重点打造“中国抗日第一山”抗日山爱国主义教育、“黄海国防第一哨”秦山岛国防教育、董力生故居及赣榆人民支前纪念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全国红色村黑林镇大树村革命传统教育等现场教学点,形成了“一山一岛一馆一村”党性教育矩阵。今年试运行以来,先后接待连云港市县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等市内外300多批次、5万余人次前来参观,擦亮了赣榆红色教育名片。
红色资源要变成活的教材,整合过程须格外“走心”。封波介绍,赣榆区在党课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通过红色资源中的当事人及其后代,大力开发实景党课、访谈党课、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在抗日山烈士陵园,实景党课面向全区征集讲解员,将师资来源从党校教师拓展到全区的在岗职工、老干部等,15分钟的党课,讲解员们深入钻研史料,让授课更加生动精彩。在大树村,《刘少奇与两袋黄米》故事主人翁后人熊传勇上“访谈党课”,动情讲述刘少奇在大树村指导工作期间将自己养胃的两袋黄米送给生病村民的感人故事。
红色资源用活了,所在地的老百姓也能受益。赣榆区探索通过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综合性消费的提升。
记者在黑林镇大树村的红色大树广场上看到,红色主题民宿、红色主题餐厅、大树抗日子弟小学、规划中的红色情境互动体验区等环绕排开,红色主题民宿“大树”小院,已经开门迎客。
“我们以入选中组部全国红色村为契机,挖掘村庄红色文化底蕴,统筹规划、系统谋划,打造集党性教育、红色游览、餐饮、住宿、红色情境互动等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体验区,用红色文旅带动林果采摘、苗木销售等绿色产业发展,打响大树村的林果品牌,把大树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赣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秀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