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徐汇区“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首批授牌仪式举行,区内7个街镇获得授牌。近年来,徐汇区积极打造“协商于民”品牌,全区13个街镇相继成立“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点和若干延伸点。首批政协委员工作站揭牌,也是徐汇区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更好发挥政协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进一步举措。上海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逸平出席授牌仪式。
“闹哄哄”田林路大变样
此次获得授牌的政协委员工作联络组来自徐汇区7个街镇,包括龙华街道、虹梅街道、华泾镇、湖南街道、天平街道、漕河泾街道和田林街道。其中,不少委员工作站都依托基层协商点,深入居民社区发挥效能。
田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组组长鲍玲莉介绍,以田林街道为例,辖区内驻区单位和居民小区都较为密集,人口流动较频繁,市中心大型居住区和社区商圈存在的堵点、痛点问题,都或多或少有之。
为此,街道以百姓需求为导向,通过收回原本用于出租的1200多平方米商业用房,打破空间界限,融汇多元功能场景,形成了面积达165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借助这一综合体的阵地枢纽功能,街道设立了政协基层协商点,创新打造了“汇书院”“大咖面对面”“协商议事厅”等互动平台。
结合老旧小区近年来需求渐增的社区微更新设计,徐汇区组织政协委员实地了解田林路及周边小区的历史传承和人文底蕴,查看了田林路16处景观改造点,通过召开基层协商座谈会,为田林街道加强田林路景观街区的品牌化建设建言献策。
而今,原先总是拥挤不堪、“闹哄哄”的田林路两侧,新增设了几处精致的口袋公园。邻近田林宾馆的一处十字路口,还专门布置了展现田林地区历史的景观雕塑。通过挖掘地区人文历史,显著提升了区域品质。
区块链技术赋能社区治理
家住徐汇区金牛苑的王阿姨,最近在手机微信里安装了街道新推出的“和美家园”小程序。从她使用的“居民端”进入界面,小区全景图、“一键开门”门禁、线上投票、志愿者积分系统、访客登记和预约系统等功能一目了然,开车的居民还能使用地磁感应停车、车位共享、访客预约及车位安排、停车引导图等功能。
在物业、居委干部使用的“管理端”,还增设了“人房合一”的BIM系统,全景展示小区每幢居民楼的人员构成。管理端还配备了小区和石龙路沿街商铺的实时监控视频系统,作为居商共治的技术保障。
这是漕河泾街道在金牛、罗城两个居民区的率先试点。由于上述居民区都紧邻上海南站枢纽,与上海长途客运南站更是仅一街之隔,在日常的基层民主协商过程中街道发现,数字化的管理手段、沟通途径都亟待加强。
和美家园小程序第一期便以这两个居民区为试点,从居民和社工视角打破“数据烟囱”,第一步就是通过BIM建模,实现居民和住房数据的“二合一”,手机、机动车和停车位数据的“三合一”。同时,小程序还接入徐汇区级“汇治理”大平台,打通区、街镇、居民区三级数据壁垒,减少了基层干部重复录入信息的工作负荷,也保障了居民的个人数据安全。
近年来,徐汇区在政协基层协商中,不断完善协商议事制度、倡导协商文化,来自各行各业的政协委员运用自己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参与基层协商的过程中提出不少有前瞻性、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漕河泾街道通过小程序实现“区块链+社会治理”应用场景落地,并形成居商联动的社区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新格局,就有来自区政协委员们的建言献策。
在徐汇区湖南街道,政协委员们聚焦历史风貌区的民生改善,实地调研了春华邻里汇、梧桐资源空间的功能利用情况。斜土街道、虹梅街道等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促进龙头企业落户的同时,及时关注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辖区企业中的区政协委员还就加强企业、员工的感受度和归属感等主题建言献策,为推进区域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扎实的建议。华泾镇则邀请专业人士与政协委员、社区居民共聚一堂,共同商讨华泾镇“十四五”规划,从而带动居民共同参与,变政府“独角戏”为“社会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