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时需注意什么?什么是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如何区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
日前,由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嘉定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和谐嘉定 惠企政策云开讲”政策宣传和在线解答活动举行第四场直播,区人社局劳动关系科科长巢暘修、区总工会劳动权益部部长陈佳现场解读了关于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今天,小嘉给你划重点。
哪天起算正式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建立劳动关系,是否要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需注意些什么?
劳动合同应有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除此之外,用人单位还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少数企业为了留住人,会要求劳动者支付押金或扣押劳动者的相关证件,这合法合规吗?
《劳动合同法》明确,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什么是集体协商、集体合同?
集体协商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依法进行平等协商的行为。
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依法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集体合同的类型有哪些?
一是从集体合同覆盖范围来划分,可分为企业、区域性和行业性三大类。
二是从集体合同所涉及的内容来划分,分为综合性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其中专项集体合同主要包括工资调整机制、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等内容。
集体合同的内容包括哪些?
根据《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下列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与本企业职工一方进行集体协商后签订集体合同确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定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企业应当就职工工资水平、工资调整机制与本企业职工一方进行集体协商。
企业职工一方亦可就涉及职工利益的事项要求企业与其进行集体协商。
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1)主体不同。劳动合同当事人是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体合同当事人是劳动者团体和用人单位或其团体。
(2)目的不同。签订劳动合同的主要目的是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而集体合同签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调整和改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全体劳动者共同发展。
(3)程序不同。集体合同在协商主体、协商程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程序、报送行政部门审查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劳动合同的程序性规定相对简单,当事人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自行协商,意思表示一致即可签订劳动合同。
(4)内容不同。劳动合同以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为内容,一般包括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集体合同以集体劳动关系中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可以涉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一方面,如专项集体合同。
(5)效力不同。劳动合同对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对签订合同的用人单位及其单位全体职工都具有法律效力。
(6)生效程序不同。劳动合同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即生效,集体合同签订后,还应当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
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一般包括哪些程序与步骤?
开展集体协商一般包括以下八个步骤:
1、产生集体协商代表。按照特定程序产生并有权利代表本方利益进行集体协商。
2、提出协商要约。集体协商要约是指企业劳动关系主体的任何一方,就依法开展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以及协调劳动关系的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要求的行为,另一方在收到要约书之日起15日内应当给予书面答复。
3、做好协商准备。具体包括开展宣传教育、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搜集了解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充分征求职工的意见、人员的分工准备、制定集体协商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工作。
4、正式开展集体协商。主要包括召开协商会议、起草合同文本等方面。
5、经双方协商代表协商一致的综合性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6、集体合同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7、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审查。
8、公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