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闵行区 > 文字新闻
感知“司改温度”优化司法生态
发布时间:2021-08-04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开发区:张江高新区闵行园

  “司法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已有多年,改革红利不断显现,但一些‘深水’问题也逐渐凸显。”近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院长席建林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司法改革持续推向深入,闵行法院通过持续创新,不断优化司法生态,特别面对司法体制改革中的“深水”难题,该院通过机制建设、内部挖潜、流程再造等举措一一加以破解,打造了富有辨识度的“闵行模式”。

  “改革就好比池塘清淤,历经混沌的阵痛期,必然重建一个良好司法生态,目前我院司改已从原本大刀阔斧式地立柱架梁转向精细化地查漏补缺,通过全面疏检流程、评估风险,在细节处找问题,在队伍中挖潜力,在民意里要成果,打通了司法体制改革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席建林说。

  记者见到闵行法院督导委委员闵郁时,他正在调阅一位主审法官提交的情况汇报,这位法官因主持庭审推迟8分钟开庭而及时向督导委作情况说明。

  新一轮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司法改革强调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那么如何界定裁判者责任,又由谁来对裁判者进行监督监管呢?我院探索建立了‘第三方’监督管理机制来破解这一难题。”闵郁说。

  2019年初,上海闵行法院一改过去由审管办或审监庭横向监管的传统模式,选聘审判经验丰富的审委会委员成立督导委,成为独立于院级审判管理、庭级工作管理之外的‘第三方’监督模式,对全院审判质效、审执辅助保障以及党组重点推进的工作加强督察指导。

  “督导委的日常职责就是审查法院案件的发改情况、异常审判数据,以及法官不当司法行为等。”督导委委员金根元有着近十七年庭审经验,从审判一线退下后进入督导委,他说,“担任督导委委员后,能够以第三方更加客观的视角纵览法院审判工作,对司改的要求和目标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金根元向记者介绍说,司改以来法官对办案质量重视程度日益增强,法院案件发改率有所下降;但是终身责任制的推行让一些法官趋于保守,不敢轻易下判决,最终导致一些案件多次调解不成,既白白增加当事人诉累,也不利于法官法律思维的培养和审判质效的提升。

  2019年3月,在督导委的引导下,闵行法院抽调各审判庭青年骨干,建立了法官自管团队,与督导委共同形成了内部问题沟通协调机制。法官自管团队可以对发改案的事实和发改理由进行归纳,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并通过定期举办交流会等形式反映一线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了法官参与管理、开展民主监督的有效模式。

  “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因此办案质量是法院工作的生命力,通过创新审判监管新机制,既增加了第三方监管力量,又增强了法官团队自查自纠能力,不断提升审判质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闵行法院副院长尹学新说。

  财产保全申请、财产调查申请、当事人身份证明、担保证明……法官张鑫点点鼠标,这些材料连同财产保全工作单就发到了审判执行辅助事务中心。

  另一边,审判执行辅助事务中心的三个业务小组随之忙碌起来:流程管理组负责审核,确认材料无误后将之交付给外勤执行组,随即展开财产调查和财产保全工作,最后,档案管理组将相关保全案件卷宗和电子档案进行整理归档。而张鑫则可以通过网上信息同步跟踪查看保全情况。

  在传统业务流程中,一件原本复杂繁复的工作变得简单快捷,这得益于闵行法院再造的全新工作流程。

  闵行区处于城郊结合地带,产业多样性决定了司法案件数量多、种类杂,司法改革实行法官员额制后,案多人少矛盾更加突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闵行法院坚持通过业务创新和流程再造来优化审判模式,提升办案效率。

  为此,闵行法院专门建立审判执行辅助事务中心,将工作单流转、上诉移交、刑事文书送达、线下财产保全、卷宗档案整理归档等审判非核心事务逐项剥离,交由中心内的“流程管理组”“外勤执行组”“档案管理组”负责,让法官将更多精力放在案件审判上,保证办案质效。

  此外,审判执行辅助事务中心还充分借助网上立案、电子卷宗同步生成、线上查控辅助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团队司法辅助事务处理的即时性、有效性与准确性,通过打造智慧审执辅助,逐步实现实时提醒、即查即办、全程留痕的一体化办公。

  “新建审判执行辅助事务中心,就要是要当好‘店小二',一方面可以全力辅助办案法官,无需他们再花费精力参与非核心审判事务,让他们专心办案;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辅助事务的集约化管理,提升工作效能。这是法院在短时间内无法扩充法官队伍的前提下缓解案多人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闵行法院副院长徐玉弟说。

  李震是闵行法院审监庭的90后年轻法官助理。2015年,硕士毕业的李震怀揣着梦想和对法律的憧憬进入闵行法院,从一名庭审书记员做起,梦想着将来能成为一名手执公正天平的基层法官。

  然而刚干了两年多,已成为法官助理的李震迎来了人生重大抉择。司改推行的法官遴选制和员额制固定了入额法官的数量,而面对人数较多的法官助理队伍,“僧多粥少”的态势逐渐显现,自己作为法官助理队伍中的一员,事业发展的天花板顶在头上了吗?

  李震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法官助理中不乏硕士、博士等优秀人才,要脱颖而出去争夺那几个有限的入额法官名额确实困难重重。站在通往法官之路的十字路口,有的法官助理深感迷惘。”

  幸运的是,闵行法院注意到了法官助理队伍面临的“天花板”困境,积极创新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机制,另辟蹊径开辟人才培养和成长新渠道,搭建年轻干警展现自我的新平台,推动法院建设与队伍发展同频共振。

  据悉,近年来闵行法院以“理念、方法、技能”为抓手,以法院三代劳模的精神传承和创新基因为指引,致力寻找法院发展与干警个人发展的结合点,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探索和尝试,推出 “政治工作志愿者”“闵睿法研社”“闵杰青年训练营”等一系列工作品牌,成为青年干警自我展示的优秀平台。

  李震报名参加了闵杰青年训练营,他说:“院内老法官、资深法官助理亲自带教,从党建学习和业务实践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系统性地指导,并营造一些良性竞争,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获感和体验感。”李震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了激励青年人才的积极性,闵行法院会挑选培训中表现突出的人担任学术交流、法宣活动等项目的具体组织者,让法官助理各自施展长处,成为独当一面的青年骨干。

  闵行法院丰富的人才培养系统为全市法院系统输出了众多青年人才,仅2020年就向其他政法机关输送了10名优秀法官及法官助理,其中6人遴选至市高院和中院选中。

  如今,李震正在积极准备今年的法官遴选考试,经过六年漫长等待与磨砺,他正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入额法官。

  “坚实的人才队伍既是司法改革获得成果的保障,也是法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闵行法院成功破解一系列’深水‘难题将促进各项事业更加蓬勃健康地发展,为其他法院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亮点,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司法审判的公平正义。”席建林说。

上一条:打造分拨中心集聚区 持续优化物流营商环境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