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美丽画卷,应该既有设计感十足的楼宇商圈,也有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公园绿地,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具有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如今,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轮驱动下,松江正不断迸发出一座新城的发展活力,茸城大地上,愈加深入肌理的精细化治理推动着人居生活质量蒸蒸日上。
“现在灵得来!好看得来!”傍晚时分,阿姨爷叔们聊着天,沿着河道散步。改造提升后的通波塘西岸打通了桥下空间,嵌入了绿道,周边绿化环境整体提升,夜幕时分,更有景观灯光,成为不少老城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近年来,松江持续推进绿化建设,居民亲眼见证了一大批街心花园、口袋公园、滨河绿道的新建或改造,享受到了身边的生态美景。记者从区绿化市容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区先后建成并开放24座街心花园,累计建成72.1公里的绿道,截至去年年底,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4平方米。
绿草如茵,碧波环绕,这座“国际花园城市”的水环境质量也逐年趋好,河道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吴锦芳是小昆山镇居民,她的家推门可见打铁浜河。“以前根本不敢开门,尤其到了夏天,河水不但是黑的,还散发着臭气。”吴锦芳说。连续多年的河道治理工程让昔日的黑臭河蝶变为景观河,如今她每天都会去河边散步。“十三五”期间,全区188条河道摘掉了“黑臭”的帽子,104公里骨干河道、427.3公里中小河道得到综合治理,打通断头河68条段,新增水面面积0.67平方公里,全区水面率达8.41%,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水环境显著提升。
人居环境的改善带动了生态环境的提升。“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报告显示,松江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向好,且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优良率从79.8%上升至87.7%,五年内未出现严重污染,且降尘量、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氮等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水环境质量逐年趋好,总体水质较“十二五”有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土壤环境较“十二五”期间略有改善。1类区较“十二五”期间声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2类、3类功能区环境噪声较“十二五”期间有好转趋势,评价为“好”的次数增多,“一般”的次数减少。
目前,松江依托建成的5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1座地表水自动监测站、3座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点以及若干PM2.5网格化监测设备,基本形成了立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辖区各类环境指标,多管齐下,防污减排与监管执法并举,在产业、交通、建设三个领域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天蓝、地绿、水净的高质量生态环境让松江“宜居城市”的名片熠熠生辉。而对于生活在这座城里的市民,也在亲身参与城市的治理过程中,赋予了“宜居”更深入肌理的内涵。
从2017年起,松江开始推行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将城管执法力量下沉,目前全区已建立了345家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覆盖了全区各个村居。设立于华亭荣园小区的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提倡“不出社区解决矛盾”,在处理社区事务时,通过强化与属地“三驾马车”之间的信息共享、协作联动、无缝对接,驻点城管向居民宣传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居民也跨前一步,主动询问城管队员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例如垃圾分类的正确方式、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防台防汛的注意事项等。在日益频繁的沟通中,他们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把城市治理“大道理”落到群众“小利益”上,高质量的松江人居品质正源源不断激发起市民由衷的自豪感,这份精神动力已然化为一种内在自觉,推动市民的素质不断提升。
今年4月,岳阳街道在辖区试点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鼓励群众畅言对街面管控、小区综合治理、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想法。征集工作借助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机制,由城管社区联络员初步梳理信息,对涉及到城管执法事项的内容予以直接解决,对涉及到其他部门的逐层反馈消化。群众以此为平台,表达出自己方方面面的诉求和建议。
作为一个面向群众最好的法宣阵地,群众有诉求不用走远,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城管执法部门依托社区工作室能迅速、直接地受理和反馈群众诉求,广泛、细致地倾听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建议,有效、便捷地畅通执法部门与基层社区的沟通渠道。此外,让社区居民参与违法违规的治理,也有利于扩大业主的知情权,增强业主守法守规的意识,提升共同维护社区利益的自治意愿。今年,我区又有3个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获评第二批上海市“50佳”优秀称号,连同去年首批,已有6家单位获此殊荣。
如果说,设立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是城市管理部门做实、做细日常工作的重要转变,那么在具体的技术层面,则是以“智慧”为关键词,打磨出了基层治理的“绣花针”。加大非现场执法力度,深化智能场景的发现运用与查处,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各个居民区乱倒生活垃圾的案件数已有所下降,小区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