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及大数据等相关试点示范项目41个;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0余家,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32万台套;累计建设5G基站10000余个,实现主城区及县域城区5G信号连续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完成首个工业互联网综合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今年以来,我市在推动两化融合、企业上云以及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支持、典型示范等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加速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市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场景已覆盖“研、产、供、销、服”各个环节,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家电、光伏及新能源、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得到应用。网络协同制造、管理决策优化、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行业价值空间也在不断拓展。在完善平台体系上,我市已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0余家,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32万台套。其中,科大讯飞“顺风耳”图聆工业云、劲旅环境“互联网+装备”远程运维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合力FICS平台等平台入选首批长三角12大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我们也在加快推动华为、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大唐、SAP等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落地开展工业互联网业务。”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我市还非常注重培育生态体系,建立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动态清单,征集场景需求730余个。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安徽分院分中心在合肥经开区落地,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经合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开展供需对接、技术服务、发展成效评估、创新成果交易等公共服务。启动“工赋合肥”专家库筹建工作,已收到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行业专家50余人入库申请。
今年以来,市经信局还编制完成《合肥市工业互联网白皮书》,完成《合肥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起草工作,将进一步强化网络支撑、健全平台体系、深化融合应用。“下一步,我们将加快重点产业园区5G深度覆盖、万兆光纤接入,培育1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10个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重点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同时,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安全领军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