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引领区、科技创新示范区、综合改革先行区、经济发展支撑区”建设,始终坚持以两个加快为发展主线,以改革创新为破除瓶颈抓手,以“三新一特”为产业发展方向,紧扣规划引领、创新驱动、项目蓄能、精细服务等关键环节,努力发挥项目建设主力军、对外开放主窗口、创新创业主战场作用,不断集聚优质资源、发展高新产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进步。
经济指标总量大幅提升,综合实力跃位进次。2016至2020年,分别完成GDP236.3亿元、314.5亿元、363.5亿元、400.5亿元、425.7亿元,年均增长约16.25%;分别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506亿元、639.4亿元、796.3亿元、830亿元、830.8亿元,年均增长约14%;分别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6亿元、18.62亿元、23.27亿元、21.13亿元、11.36亿元;分别完成工业实际投入70.29亿元、93.8亿元、106.3亿元、112亿元、107.75亿元,年均增长约12.1%。2019年度在全省91家省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金坛经济开发区名列第14位,较“十二五”末上升6位。
两个加快工作有力推进,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围绕“三新一特”产业,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进一步巩固园区产业基础。2016年至2020年,累计签约引进项目290个,协议投资总额1434.7478亿元。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充分发扬“四到服务”,零距离、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项目准点开工率分别达82.7%、76.4%、82.8%、91.7%、83.3%。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引进和建成投产,以亿晶光电、蜂巢能源、北电爱思特、韩国SK、德国埃马克、美国索尔思等为代表的“三新一特”产业逐渐成型,梯次分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园区空间规划布局科学,发展框架不断优化。经过三轮规划调整,开发区将核心区整体规划为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总面积约27.5平方公里,全力打造长三角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基地、苏南先进制造业产业聚集高地、常州市中德科技创新核心平台。进一步整合编制70.19平方公里发展规划,全面整合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金城科技产业园、中德(常州)生态绿色城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形成经开区全新总体规划、控规。
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平稳,产业城市融合发展。围绕“产业、生态、生活”一体联动,加快打造高质量城乡交错融合、产业协调发展东部新城。五年来,累计实施政府性投资清单项目76项、总投资127.7亿元,已完成项目73个、投资122.71亿元。
党建引领发展全面加强,管党治党趋严趋紧。基层党建逐步夯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力、组织力。发挥红色阵地作用,全力打造园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党建引领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孵化、党员活动、员工培训等提供“一站式”服务。从严治理全面深化,扎实推进巡视巡察整改,成立重点工作督察小组,通过廉政党课、集体谈话等方式,深入查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切实增强规矩意识,堵塞监督漏洞、扎紧权力笼子。
特色工作亮点纷呈,区域优势充分彰显。“十三五”期间,经开区累计引进3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上以及百亿元龙头型重大项目12个。通过重大项目带动效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相对完整产业链,光伏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集聚。
国际合作成效显著。进一步加强与德国巴符州和北威州多方交流合作,中德(金坛)创新产业园2020年1月获评全省第一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2020年9月28日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开园。截至2020年底,累计引进德资企业35家,投产27家,总投资超6亿欧元。2019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2.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20.06亿元,税收2.68亿元。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2016年以来,经开区累计成功申请发明专利337件,成功申报高企135家,获评“龙城英才”项目41个,获评省“双创”项目7个;创新平台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成功创建南信大工业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南开双创创新、大连理工大学金坛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
空间资源整合盘活。强化节约集约发展意识,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挖掘盘点和改造更新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收储土地38宗2300亩,盘活闲置厂房65.6万平方米,切实增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