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为“降水总量偏多、梅雨量略偏多、影响台风多、对流性天气强度偏强、高温日数偏多”的特点,气候年景总体偏差。为积极应对恶劣天气影响,我区形成了区级指挥、防汛办推进、各基层单位响应的防汛机制,扎实推进各项防汛工作。
6月1日入汛以来,我区已启动防汛三级响应2次、四级响应9次,全区累计降水天数25天,累计降水量为212.4毫米。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应对,及时处置,全区未出现小区、道路、下立交长时间积水,汛情总体平稳。
明确职责、增加联动
夯实防汛组织结构体系
根据市防汛指挥部的相关规定,今年区防汛指挥部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谦担任总指挥,副区长王玮华担任常务副总指挥,各相关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区防汛指挥部成员。区水务局和区应急管理局联合组成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各街镇、经开区,各防汛成员单位健全完善防汛指挥体系,进一步明确防汛责任人与工作机制,提早谋划、积极准备,有序开展各项防汛工作。目前,全区已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243支,共计3718人,其中区级抢险队伍44支,863人。
为形成工作合力,区防汛办建立区水务局、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办公机制,与驻松部队建立“军地协同”机制,做实联防联控;完善气象、应急、水文预警会商机制,为汛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及时有效的科学研判;健全公安、路政、排水三部门处置下立交积水机制;优化污水处理联动机制,落实雨水管网清通养护机制;做实道路巡查排查、抢险队伍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积水早发现、快处置,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此外,全区各防汛部门严阵以待,落实值班人员及时响应防汛安排,全力降低风险灾害损失。
排查隐患、逐一销项
做实做细防汛准备工作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我区黄浦江堤防达到5.24米的设防标准,“一江三支”堤防长102公里,西部地区流域泄洪堤防长62公里,一线堤防防御能力总体达到“50年一遇”标准。区域除涝方面,全区共有89个圩区,682座镇管圩区水泵闸,控制面积约80万亩,排涝流量可达1009.15立方米/秒,农村圩区除涝能力总体达到“15年一遇”标准。
此外,结合小区雨污分流、道路大中修等工程,近年来我区已完成29个小区、33条道路等易积水区域的改造,确保在预警响应期间,中心城区46座区管水泵闸、18座雨水泵站加强排涝,有效降低河道及市政管网水位,城镇排水能力总体达到“1年一遇”标准。
去年汛期后,全区共排查梳理出43项区级问题隐患,已基本销项。其中,去年出现积水的玉佳支路、龙高路、回字路等10条道路已于日前完成改造。今年3月,区防汛办根据市防汛办要求,与区交通委、区建管委、区绿容局、区河长办、区地空联办分别联合印发了《关于下立交、码头、高空构筑物及地下空间防汛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各街镇、经开区,各部门结合区域特点,全面开展相关防汛专项检查和自查工作。
5月中旬,区防汛办联合相关委办局对全区各街镇(经开区)开展了防汛大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物资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偏弱、在建工地度汛预案措施不到位、防汛基础设施防御标准偏低、小区道路雨水管网疏通进度偏慢等薄弱环节,已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部门,并销项整改。
记者从区防汛办获悉,截至目前,区防汛办已储备编织袋2万只、草包1万只、钢材100吨、移动泵车15辆、一般水泵197台、高扬程水泵24台。各街镇、经开区在各自区域内设置防汛物资储备仓库,已储备编织袋19.1万只、草包9000只、移动泵车36辆、一般水泵314台、高扬程水泵55台等应急抢险物资,并在易积水小区配置了排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