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让曾经辉煌的古运河焕发新的生机?7月18日上午,2021年全国高等院校浙东古运河(上虞段)设计竞赛评选颁奖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上虞区校地合作活动在我区举行,业内知名学者专家、全球近百所高校参赛团队云集东关街道,共同为保护和开发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浙东古运河(上虞段)出谋划策。
浙东古运河(上虞段)位于东关街道境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考证,浙东古运河(上虞段)西起绍兴,东至今东关街道炼塘村,全长约20.7公里,为我国较早的人工运河之一。东关街道内古运河、古纤道穿街而过,街桥相连,以河筑屋,船橹轻摇,构成一幅典型江南运河水乡的水墨画卷。
在新时代,如何挖掘出古运河的“符号意义”、“文化认同感”,对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今年3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委会与我区启动全国高等院校浙东古运河设计竞赛。竞赛围绕古运河遗址公园设计、古运河沿岸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及“荷花荡”生态湿地公园设计三个选题开展研究。
据介绍,设计竞赛前期共收到90支参赛队伍的102个参赛方案,参赛队伍来自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海内外着名高等院校。经过竞赛组委会专家组两轮盲审,共评选出18个优秀方案,将为后续规划建设提供参照和蓝图。
区相关领导表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东古运河(上虞段)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已持续加大对运河沿线的重要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积极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此次设计成果对我区高质量推动古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让古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带来了新思路、新启发。
会上,为进一步加强学术团体与地方合作,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且举行合作基地挂牌仪式。同时,同济大学与我区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并在我区正式挂牌“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实践基地”。
7月18日当天,来自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浙江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教授专家还围绕《新遗产类型的保护管理及空间规划》《重塑风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研讨,为我区文化保护传承和乡村振兴发展把脉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