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7月6日揭开神秘面纱,迎来第一批压力测试观众。记者了解到,目前各项开馆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计划于7月17日正式开馆,18日起对公众开放。
上海天文馆是上海“十三五”期间重大的市政文化公益项目、重要的科普基础设施,也是服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上海天文馆落子临港,标志着上海科技馆迈入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三馆合一”的超大型综合性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发展新阶段,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
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表示,“我们正力求使上海天文馆成为讲述宇宙故事的最美课堂,观测浩瀚星空的最佳平台,激发科学兴趣的最酷基地,体验旅游文化的最好去处。也真诚希望这个科技博物馆集群能够成为播撒科学种子、启迪未来梦想的地方。”
“我们不是在写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创造一段体验。”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工程建设总指挥忻歌说,这样的设计理念,深深“嵌入”上海天文馆的建筑、展品展区、藏品之中。
在建筑设计上,上海天文馆不仅展现了天文学概念,还真实追踪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件可以表现时间流逝的大型天文仪器。
以上海天文馆最著名的“三球”中的球幕影院为例,设计最为奇妙,球体外直径30米,如果把滴水湖比作太阳,球幕影院就是等比例缩小的地球。“最特别的是,当阳光穿过球体周围的环形天窗,将在地面留下美丽的弧形光带。特别在夏至当天正午,直射的阳光将造就一个完美的光环。”上海天文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施韡说。
记者了解到,上海天文馆包括三大展区,分别是“家园”“宇宙”和“征程”。此外,还有“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三个特色展区,以及羲和太阳塔、望舒天文台、球幕影院、星空探索营、星闻会客厅等教育活动区。
在主建筑外的景观区域,上海天文馆还设计了3组螺旋形的绿化带,从主建筑向外自然延伸出去,象征着星系的旋臂,并与外围的“星空之境”公园自然衔接,形成了一个以星空为主题的城市绿地公园,体现了建筑与生态的有机融合。
上海天文馆项目于2014年1月由上海市发改委立项。2016年11月,在临港滴水湖畔正式开工。上海天文馆项目工程造型复杂,施工难度大。如建成国内罕见的悬挑长度36米、最大宽度61米的建筑钢结构空间,“悬浮”于混凝土壳体上方外径30米、内径23米的球幕影院等。
每个布局、每条动线、每个展项概念……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最终建筑团队形成近5000页的设计方案,2019年上海天文馆展示工程总承包及系列展品展项项目荣获了中国政府采购奖——精品项目奖。而16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助力建设团队最终顺利实现了建筑结构、功能与形态的完美融合,使整个建筑成为上海天文馆最大的一件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