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临长江,北倚老山,长三角及南京市都市圈辐射中西部地区的门户要冲,这里,就是浦口经济开发区的所在地。
一直以来,园区以加快推动“产城港”融合发展为目标,着力培育大产业、全力做强基本盘、聚力提升融合度。今年上半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27.75%,规模工业总产值预计同比增长超30%;集成电路高端基板项目、华天先进封装项目两个重大产业项目顺利完成签约,产业地标再次拔高。
多年深耕,浦口经济开发区已由“创业者”成长为“生力军”。作为全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园区的目标随之调高——剑指“千亿级”。
制胜未来谋新篇,浦口经济开发区“创新引擎”轰鸣。
扩展全球视野,筑牢创新策源地
6月18日,2021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长三角区域创新峰会在浦口区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学者大咖齐聚一堂,让人们再次将目光集聚到这个在江北之畔冉冉升起的“芯地标”。
细数今年的南京创新周,浦口经济开发区主办的5场活动中,无不是围绕其主导产业方向。
然而,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为了吸引“八方来客”,更是为了发出“浦口声音”,推动更多高精尖项目落户园区。
据了解,创新周期间,园区将签约半导体后道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数据驱动技术的虚拟仿真软件平台项目、节能新技术研发与装备生产、德克威尔自动化项目等,进一步助力产业升级。“必须集聚最高端的人才项目资源要素,不断筑高区域创新的‘策源地’,为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浦口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疫情发生以来,浦口开发区排定“作战图”,发力“四新行动”——新产业方面,形成了“制造环节有龙头、设计环节有集聚、封测环节有影响、设备环节有支撑”的产业格局;新基建方面,形成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强关联”产业集群;在新消费、新都市领域,园区不断深化产城融合,提振消费信心、引领消费潮流、壮大消费能级。“‘非常时期’往往是行业洗牌之际、产业突破之机。”园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创新,从来都不仅是专家学者等创客们的“道场”,更是全民参与的“舞台”。科学最后的目的都是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和造福人类,因此,科学普及必须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发展。这也是本届创新周的意义之一。
为了进一步筑牢创新根基,6月20—27日,第一届集成电路文化节系列活动在浦口经济开发区举办,市民不仅可以走进集成电路创新馆打卡,感受与日常生活“既相近又遥远”的芯片,还可以通过科技舞、杂技、魔术等载体进一步加深对集成电路产业的了解。
“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以园区科技型企业提供的活动奖品为连接点,将企业与民众及科技创新连在一起,编织一场宏大的科学知识普及场景。”浦口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参与对象更广泛地面向普通大众,不限年龄、行业等,旨在进一步推进产城融合,推动相关科技成果在市场的应用和推广,让人们更有创新“获得感”。
推动校地融合,激发科创新动能
成立后短短6个月内,获得超千万元的社会化天使轮融资,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内的一匹“黑马”,这便是来自浦口的南京清研易为新能源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而推动它快速发展的“幕后之手”,则是浦口经济开发区的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
“这就是新型研发机构成功‘下金蛋’‘孵金鸡’的具体表现。”浦口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建设,聚焦新能源产业,重点布局新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控零部件、电控系统、智能控制以及智慧能源四大方向,开展创新研发、创业孵化、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园区、品牌运营和投资基金六大板块核心业务。
清研华科落户园区,这份“执着”的背后,是浦口经济开发区抓住科技体制改革这一牛鼻子,集成一切有利的要素、资源,让创新力量奔涌。当企业、人才汇聚一堂,如何将其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创新”就是密码。
当前,创新驱动仍将是发展的主旋律。随着更多的新型研发机构涌现,将形成一股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对地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引导和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健康、稳定发展,将成为技术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携创新基因而生,靠创新实力立足。浦口经济开发区深知,新型研发机构是政产学研等多主体合作共融的产物,既拥有面向市场的高端技术、依托高校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实力,又有来自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推进技术和产业应用“双向拓展”、打造产业创新集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截至目前,园区已有6家新型研发机构完成市级备案,4家通过区级备案。据统计,10家新研共有工作人员189人,专兼职科研人员129人,数量占总人数68.25%。在研在孵项目54个,孵化引进企业129家,专利申请160项,专利授权76项,新研及孵化引进企业营收达3.18亿元。“数量多、体量大、质量优”已成为园区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标签,更多的新研机构正在从这里“走出”实验室,“转出”新动能。
升级配套服务,打造“最佳投资区”
日前,位于浦口开发区的琼花湖保障房一期项目、丝兰湖保障房二期项目工程已进入最后施工阶段,预计将于今年8月竣工。其中,琼花湖保障房一期项目属浦口区2021年重点城建计划安居保障类项目,建成后将面向园区重点企业人才进行出租,将有效改善开发区高端人才居住条件。
能否安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去留。截至目前,园区已集聚高层次人才近500人。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正是深知“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浦口开发区开始了“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的历程。从琼花湖保障房,到丝兰湖保障房,再到桥林产业人才共有产权房,越来越多的家出现在这里,创新人才集聚的“虹吸效应”已然形成。
当然,创新创业者都在寻觅“水草丰美地”,只有更优质的服务才能让他们近悦远来、快速成长。
“作为全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我们不仅强调创新的高度和密度,更追求区域‘创新浓度’的提升。”采访中,浦口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多次提及这句话。
为了帮助新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对政策获取及时、看得明白、了解透彻,园区制定园区科技创新政策一览表;为了深挖新研机构创新实力,园区指导新研机构及其孵化引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工作;为了让科研人员少跑路,园区健全与创新主体间的联络渠道,精准确定各类项目服务负责人及企业项目对接人,确保“对接一个责任人,申报一批项目,发展一家企业”。
经济发展靠创新,创新更要靠人才。在浦口经济开发区眼中,科创森林里,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才。采访中,浦口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所做的工作,就是围绕科技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建立全周期企业扶持体系,加速企业腾飞,“因为园区和企业永远是站在一起的‘发展共同体’,共生共长。”
行至“十四五”规划谋篇之年,浦口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再按“快进键”,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江北明珠”,聚焦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地标,推进龙头企业产能提升、产业链缺失环节补充、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集聚、规模企业数量扩容、供应链配套关系强化、升级迭代项目增进,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