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以来,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赢新时代的“淮海战役”。经过持续攻坚,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心灵归宿,幸福之州”从“愿景”到“实景”,记录着全市上下齐心攻坚的奋斗场景,砥砺着更加长远的壮美征程。
——以上率下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攻坚目标、压实各级责任,确保攻坚成效。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主动扛起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靠前指挥、科学部署、高位推进。
——创新模式夯实包保责任。全市坚持“四级书记”抓脱贫,紧盯“一把手”攻坚责任。构建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乡镇工作站、村工作室和驻村工作队、自然村扶贫小组长五级组织体系,选派1232支驻村工作队和3259名驻村队员,选聘9337名扶贫小组长,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扶贫格局,真正打通了脱贫攻坚的“神经末梢”,该做法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我市泗县把“脱贫攻坚、环境改善、乡风文明、信访维稳、组织建设”五项重点工作作为“五面红旗”,以“五面红旗”为引领、用“村争旗”“户争牌”“人争星”“旗牌星”联动的办法开展争创,充分调动了基层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有效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泗县县委也因此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在全省创新建立扶贫干部专项工作档案,将驻村工作制度落实、在岗在位、信息报送、工作推进、教育培训等情况纳入档案内容,实行工作全程纪实、表现动态记录、逐月更新维护,并作为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一线先后提拔重用401人、职级晋升277人,表彰表扬扶贫系统干部279人,广大党员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锻强基层组织筑牢战斗堡垒。我市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工程,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四个一”工作举措,“一村一策”精准抓好整顿提升,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创新实施“选青推优”计划,储备后备干部5073名,为扶贫一线队伍注入“源头活水”。经过在扶贫战场的历练磨炼,广大基层干部、驻村扶贫干部的能力素质显著提升。
我市聚焦脱贫攻坚核心指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打好政策落实的“组合拳”。
——基本教育保障方面,建立全覆盖资助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1.9万人次、2.7亿元。
——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健康脱贫“351”“180”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新农合全覆盖,率先实行“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建村卫生室459所,率先实现村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特别是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的做法办到了贫困群众的“心坎上”,得到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的集中宣传报道,并在全国健康扶贫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
——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累计实施危房改造9.65万户,农村居民危房实现动态清零。妥善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6576名,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群众饮水安全方面,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95处,完成337个村氟超标改水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2%,饮水安全全面达标。
——综合社会保障方面,对农村低保提标扩面,保障农村低保对象2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5.32万人,综合保障面达4.9%。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9.65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7万人,实现应补尽补。同时,全面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出台《关于加强精准帮扶切实防止返贫致贫的通知》,防止贫困群众发生返贫。
——发展产业唱好增收曲。我市做实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四大平台”,发展水果、蔬菜、薄壳山核桃、中药材、畜禽养殖五大扶贫主导产业。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五年来累计帮扶15.27万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全市共有扶贫车间51家,吸纳665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底的2560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83元,年均增幅21.6%。
——小额信贷催开致富花。我市灵璧县坚持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户还”政策导向,积极创新推广“一自三合”贷款模式。发挥传统优势,促进贫困户户贷户用自我发展,通过独立生产经营实现增收脱贫。鼓励互帮互助,促进贫困户户贷户用合伙发展,引导贫困户与贫困户、能人大户等通过合伙生产经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支持抱团取暖,促进贫困户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支持贫困户加入或成立特色种养业、手工业等合作社,让贫困户在生产经营中学习技术、学会经营,形成脱贫致富长效机制。确立社员主体,促进贫困户户贷社管合营发展。鼓励支持获贷贫困户加入或抱团成立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协作合营,进一步发挥带动作用。该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金融扶贫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并向全国推广。同时,灵璧县还作为唯一县区代表在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电商扶贫畅通致富路。我市砀山县以“拓渠道、助上行、增收入”为出发点,推动小农户通过互联网与大市场有机衔接。加强示范引领。加快电商公共服务、物流配套、乡村网点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全市累计争创4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个省级农村电商先进县、16个省级示范镇、60个省级示范村。加大主体培育。连续多年出台促进电商发展支持政策,培育农村电商经营主体,推广39个“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模式,催生出“东方果园”“背个果果”“龙润堂”等网销品牌。营造发展环境。持续开展产销对接活动,通过举办线上线下促销活动、网络直播带货、电商购物节等方式,多途径、多渠道推进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销。近年来,我市砀山县“产业+基地+电商+贫困户”电商扶贫模式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
——扶贫扶志强信心。我市把扶贫扶志扶精神,作为脱贫脱困脱俗气的关键之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强化典型引路,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理念和志向,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转变,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创排大型扶贫现代戏《春风化雨》进京展演并在省、市、县、乡巡回演出,该剧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领导高度赞扬。
——爱心超市增干劲。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家庭环境卫生评比、德孝评比等,以积分劳务等方式获取所需物品,既实现社会捐赠与贫困需求有效对接,又鼓励贫困群众自立自强(我市泗县、埇桥区爱心超市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领导认可)。
——“一约四会”转风气。全市所有贫困村全部建立“一约四会”制度(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激发,乡村风气持续净化改善,2019年全国扶贫扶志研讨班在宿州市召开。
——典型带动激动力。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砀山县身残志坚的“励志女孩”李娟,因患脊髓性空洞症,导致全身瘫痪,但她自强不息,用嘴咬着触控笔,在手机上做成了一单单交易,不仅帮助家里解决了水果销售燃眉之急,还带动不少贫困户走上了电商脱贫路。她本人也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萧县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焦凤军,驻村扶贫3年多来,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使村集体年收入达近百万元,他亲民爱村、办实事好事,赢得村民的一致拥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焦书记”,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埇桥区扶贫干部曾翙翔,在救灾一线奋战10个小时后,因挂念需要紧急转移的群众,驱车前往村里,途中在处理险情时出现意外,不幸牺牲,年仅29岁,被追授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推广“七要七有”示范村示范户创建引领行动(示范村“七要”:考核指标要达标、集体收入要达标、基础设施要达标、基本服务要达标、村容村貌要达标、基层组织要达标、扶贫氛围要达标;示范户“七有”: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可靠的生活保障、有精准的帮扶措施、有较好的帮扶成效、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有较好的示范作用、有完整的基础资料),引导群众做到“五净一规范”(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屋内院内摆放整齐规范),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1.33万公里,实现“村村通”。
——“双基”建设补齐短板。近五年来,全市实施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1597项,供电可靠率进一步提高;农村光纤宽带网络和4G信号实现全覆盖,即使在最偏僻的乡村,群众也能用上电灯、看上电视,可以打手机、上网买东西。全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办幼儿园、全民健身设施、残疾人工作站等5757个功能配置项目建成使用,基层基本公共服务8大领域主要指标全部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新征程上,宿州将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凝心聚力、奋勇向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