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文化创意 > 文字新闻
媒体人谈馆藏文物“长毛”:文物保护需“用心”
发布时间:2021-06-17  来源:新京报  

  据媒体报道,一名游客在参观陕西咸阳乾陵博物馆时发现,玻璃窗内的陶俑貌似“长毛”了,并将图片晒了出来。网友戏称“唐陶彩绘胡人俑”四周长满了小绒毛,在光线的照射下仿若一只“金丝猴”。

  馆藏文物“长毛”闻所未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文物“长毛”,是否会对文物有影响?围观的网友们也纷纷开启“探案”模式。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博物馆在游客晒图后,才发觉文物异常,未免有些说不过去。现在尚不能断定管理人员是否疏忽大意,但这至少表明他们不够“用心”。

  乾陵博物馆陈副馆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该文物遇到天气、温度变化,就会出现盐析,并表示文物已经撤展,现在已经在文物修复室里做了处理、养护。该馆也联系了相关文物专家,将对文物进一步检查。

  事实上,由于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不可再生的特性,文物对于馆藏条件要求非常高,这其中就包括严格的环境温度、湿度标准。

  此次文物为何会发生盐析,博物馆为什么没能及时发现,日常巡查工作中有没有漏洞,盐析对文物本身有没有影响……还需要涉事博物馆出来“走两步”详细回应公众疑问。

  众所周知,博物馆承担着保存传统文物、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这几年,传统文化热度不减,博物馆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打卡地”,尤其深受年轻人的青睐。

  反观此事,乾陵博物馆应该“长点心”,认真研究文物出现盐析的原因,将文物损害降至最低。

  此外,涉事博物馆也该以此事为契机,查找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管理漏洞,完善细节,尽力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让文物活起来”决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负责保管文物的博物馆更要有“温度”。

  博物馆负有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的使命,在文物保护方面,除了有赖于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外,更需要日常维护文物时“用心”。如此,才能让祖先留下的文物得以世代流传。

上一条:中短途出行需求旺盛 端午“文化”出游热度高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