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全面开展公办小学学生课后服务”被列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也被列为民心工程。长宁区将推进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纳入2021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同时该项目也成为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区教育局第一时间制定了《长宁区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进度安排。目前校内课后服务已实现24所公办小学全覆盖。
让我们来看看,长宁的小学生们放学后在校园里有着怎样的故事。
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当天消化、巩固所学,尽量不把作业带回家,更不把作业留给家长。这是新虹桥小学课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虹桥小学三年级的小依父母工作忙,爷爷奶奶也住的比较远,放学接孩子一直是个难题,爷爷奶奶一直克服困难来接孩子,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督促和辅导作业又成了新的难题。
今年学校开启了课后服务,小依第一个报名。每天放学后,小依会在学校里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发觉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向老师求助。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完成作业的效率高了、错误率也降低了,回到家里有更多的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有更多时间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爸爸妈妈也欣喜地发现,以前回家后完成作业有点拖沓的孩子,逐渐养成了抓紧时间的好习惯。据了解,新虹桥小学还以“小蜗牛社团”建设为载体,结合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项目化学习和学校办学特色,开展阅读、游戏、艺术科普、拓展训练、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时间和空间的拓展延伸。
愚一小学二年级的方恬田是个不爱运动的女孩,这个学期在妈妈的鼓励下,她参加了学校课后服务的“空手道”兴趣班。教练亲切的态度和幽默的方式让小方同学很快就喜欢上了空手道。“教练总能用很有趣的方式让我记住动作要领,妈妈以前总叫我空心绿豆芽,学了空手道,我再也不做小豆芽了。”妈妈说,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练习,孩子的“花拳绣腿”明显变得有力气了,人也自信了。方恬田参加的“空手道”兴趣班是愚一小学引进校外资源开设的一门课程。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愚一小学注重实效。根据校情、师资、各方资源情况,以“开发资源、精品做精”为原则,“多块面、多资源、有序列”为指导思想,丰富课程内涵。课程内容涵盖了音乐、体育、美术、科技、学科拓展等。其中除了由学校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开发的课程外,还聘请了校外专职老师担任指导。定格动画、服装设计、击剑、空手道、网球、围棋等,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学校还将中华国粹引入课堂。书法、三字经、千字文、茶艺……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孩子的文化底蕴,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据了解,愚一小学利用地处愚园路的优势,深刻挖掘愚园路文化资源,利用课后时间,开发了“走进愚园路”系列课程:愚园诵读者、小小讲解员、墨香愚园路、愚园小剧社……丰富的课程已成为了学校新的发展亮点。
适存小学四年级的苏长屹喜欢体育运动,在学校的课后服务问卷调查中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不久后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出炉,苏长屹选择了参加学校的足球队和射击队。下午放学后,他和其他队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动作和技巧。小苏妈妈发现,回到家后,孩子会很开心地分享与队员们之间的故事,“课后参加的社团都是他喜欢的,学校事先征求大家意见,再根据学生需求开课,真的很人性化。孩子不仅交到很多有共同爱好的好朋友,同时通过参与团体类活动,还培养了团体意识和提高了荣誉感,性格也更加阳光向上了。”
适存小学作为课后服务启动较早的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后服务运行模式。从单纯晚托看护到提供课程选择,适存小学还引入更多社会资源,拓宽学校课程建设渠道及创新课程的实施,并为家校社共育搭建支撑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课程选择。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主选择的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学习素养。据了解,目前,学校开设了书法、皮具制作、美术鉴赏等拓展+课程;空手道、足球、射击、武术、舞蹈、合唱、围棋等社团活动也有序开展。除此之外,作为适存教育集团的领衔校,适存小学还将自己学校的优秀课程向集团内另两所学校分享。据统计,学校每周惠及学生9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