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每年都要发布并实施一批民生工程,今年年初又发布了12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随着这一系列民生工程的推进,静安区法治政府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法治保障民生工程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
“法治是民生最有力的保障,只有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才能助推民生工程的顺利落地。”静安区委书记于勇说,近年来,静安区紧紧围绕“国际静安、卓越城区”的总体建设目标,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推向更高水平,把民生工程项目落到群众心坎里。
行走在繁华的南京西路商圈,一幢幢风格各异的石库门住宅格外显眼,这就是始建于1882年的“张家花园”,也是上海市中心最大的里弄式历史建筑群。如今,这里正在进行彻底的修缮和改造。
“对于中心城区来说,旧改虽难却是重大民生工程。”静安区南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惠珍说,“只有做到依法征收,做好释法说理,才能尽量做到标准统一步调一致,让老百姓尊法用法。其中,法治政府建设是关键,我们要时刻把握人民属性,引导广大干部善用法治思维,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为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法治生态。”
除了旧区改造,纵观近年来静安区实施的民生工程,从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落实《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等,每项工程的推进无不迎难而上。
据了解,静安区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和区属部门法律顾问的作用,对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及行政复议诉讼案件严格把关。全区14个街镇全部成立街镇法治建设委员会,为民生工程推进发挥法律智囊团作用。
静安区司法局为重大民生工程组织专门法律服务团队,负责起草方案,整合现有法规,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政策规章,而所有制度文件均在网上公开。
面对众多复杂尖锐、专业性强的纠纷,静安区司法局组建了一支“双员双师”的第三方矛盾纠纷处置队伍,即组织人民调解员、法治宣讲员、律师、心理咨询师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调处,遇到疑难杂症通过“双员双师”轮番上阵,打出调解组合拳,起到减压阀、润滑剂、稳定器的效果。
就在不久前,静安区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推进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无论是会议审议通过的《2021年静安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与责任分工》,还是印发的《静安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操作指南》,均细化了各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明确了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可谓目标具体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落地化。
同时,静安区将“法治建设”纳入机关部门绩效考核工作中,考核内容从行政诉讼、复议等工作情况扩展到全面依法治区、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落实情况、基层法治建设、行政执法等工作,从而实现对全区各部门法治建设绩效考核全覆盖。
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燮说:“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36幢知名商务楼宇、近3000家企业、4万余名楼宇白领,5幢亿元楼……这些“家底”让静安寺商圈成为静安区楼宇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众多企业争先落户于此,与静安区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密不可分。
“在商务楼宇集中的静安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企业和员工的获得感满意度是我们最大的考核标准。”静安寺街道党工委书记洪明铭说,“我们始终以法治为引领、市场为导向,加快改革创新,持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维护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当好‘店小二’。”
走进静安寺街道党群服务站暨企业服务中心,“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机、24小时自助税务机等设备引人注目,它们为楼宇白领提供覆盖组织、企业、个人的30项党务、政务、事务“一站式”服务。此外,站点还主动对接“一网统管”平台,开发企业服务管理系统小程序,建立动态精准的企业成长档案,对企业从成立、成长到成熟进行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全方位管家式服务。
其实,静安寺街道的创新服务之举只是静安区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缩影。当前,静安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打出简政放权的“组合拳”。目前该区已实现审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再减少88.75%,“一网通办”行政审批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加快电子证照归集与应用,累计归集电子证照54类、2064张。
去年,静安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实际解决率达85.68%,市民满意度达86.43%。区内物业服务企业减至209家,业委会重组率达97.29%,排名全市第一。在首届“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评选中,静安入选最佳案例数、优秀案例数均排名中心城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