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正是水稻插秧时节,走在乡间小路,到处一片忙碌的景象,但是却很少有人工插秧,我县创新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在粮食生产上,“导航插秧”让农民朋友省心省力。
6月10日,记者来到平桥镇粮食生产功能区,看到种粮大户杨国良正熟练地使用“导航插秧”作业。随着机器的马达声,一株株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滑落,整齐有序地插进水稻田里。
杨国良的水稻种植面积2000多亩,近年来,他一直采用机械插秧,使用“导航插秧”。有两件事让他省心了:一是承包田地的面积测量,二是插秧面积的测量。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个终端设备后,插秧机不管走到哪里,都有行动轨迹,“北斗”能即时而准确地计算出面积。
“往年单单测量土地面积,就消耗了我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好了,用上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升作业标准的同时达到节本增效,种田越来越轻松了。”杨国良说,目前正开始大面积种植,新技术的使用让他“如虎添翼”。
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到农业种植,不仅使广大种粮大户免去了土地测量,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能为农业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数据支撑,从而使补贴农户面积更精准,测量手段更规范、更统一。
记者从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了解到,目前全县有130台插秧机、64台秸秆还田机上安装了这个系统,通过手机登录农机精准作业平台网站,联合社可以监管、调度社内作业机械,大户可以查询即时作业面积。通过这个系统产生的精准数据,主管部门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实时掌握全县作业进度。
今年以来,我县围绕“数字乡村”这一核心,紧扣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数字化转型应用、数字乡村云平台建设等重点环节,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大力建设数字种植工厂。
目前,我县已开发建成现代农业智慧服务平台,依托可视化生产监控、测土配方、科普教育等系统,实时提供历年温湿度、各地块土壤氮磷钾含量等数据,农企通过手机端连接平台进行环境调控、精准施肥和高效生产。
“数字+农业”,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数字化发展红利。在天台本心农业公司,企业负责人介绍,依托智慧服务平台的“土壤肥力图”和“实时温湿度”,茄子生长采收周期高达17个月,产出的一级品茄子价格可达每公斤60多元。
据了解,我县下一步将重点在数字乡村的体系平台、技术应用、发展模式等方面继续探索,建立与乡村产业发展、行业管理服务能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相匹配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