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象山市民终身学习竹文化体验基地在儒雅洋村简舍知秋竹刻馆挂牌成立,加上五一假期的加持,千年古驿以竹为媒,吸引县内外市民走进象西山区,感受山水竹乡的独特魅力。
“最高峰日接待游客量达到2000多人次。”竹刻馆负责人朱宏苏说,节假日里,他与村里的多名乡贤志愿者化身义务“导游”,忙得脚不沾地。连带村里的农家乐经营,笋干、点心等特产销售也是一片向好,通过乡俗文化、乡村旅游赋能,竹乡振兴未来可期。
西周镇是象山“竹(笋)之乡”,拥有16.9万亩山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达75%。尤其是儒雅洋山区,既享有千年古驿的美誉,又拥有蒙顶山“日月同辉”的天文奇观,近10万亩浩瀚竹林勾勒出了独特的山区休闲旅游风貌。其中,“耕读传家,儒生雅士辈出”的儒雅洋村较为完整地保留着29处、5.6万平方米的明清传统建筑,成为西周镇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区。结合这一资源禀赋,该镇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保护历史文脉,传承非遗经典,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对全村古建筑群进行保护性修复,千年古驿风华再现。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近年来,随着乡贤“雁归”工程的推进,欠发达的儒雅洋山区,已有多名乡贤进入村干部队伍,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文艺界的乡贤回归家乡,成立工作室、文艺馆、创作基地,积极挖掘特色文化,为古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乡贤志愿团队也纷纷涌现,扶贫助困的同时,更为乡村风貌提升发光发热。
朱宏苏就是儒雅洋村的回归乡贤之一,身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和诗人的他,2019年回到老家,创办简舍知秋竹刻馆,目前任职竹刻馆馆长和村级文化礼堂专管员。两年多时间,朱宏苏与众多“反哺”乡贤一道,以竹为媒,培育古村新业态,积极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古村活化利用之路。
同时,该镇进一步做精“儒雅山水”风情线景观带,将片区美丽乡村串点成线,打造竹乡非遗饮食文化基地和非遗传习中心,结合竹笋节、“竹文化”旅游节、番薯烧酒文化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引导县内外社会各界精英,来看、来听、来走、来赏儒雅洋片区的山水古建人文之美,对接市场,让“美丽资源”真正变成“美丽经济”。据统计,近三年间,该片区接待游客已超15万人次。
“要坚持不懈把儒雅洋片区振兴发展、竹产业竹文化作为发展镇域经济、带动百姓致富的重点来抓。”未来五年,西周镇将在有序推进片区生态移民的同时,进一步擦亮良好生态“美丽底色”,探索“艺术进驻乡村”模式,加速文旅、农旅、村景、产景融合,为儒雅洋片区全域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