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实现三县一区高质量摘帽、286个贫困村出列、48.9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5年来,我们连年获得“好”的等次,先后有66人、39个集体获国家或省级脱贫攻坚表彰……
5月28日上午,安徽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大会在合肥隆重举行,市委书记汪一光代表亳州市在大会作主题为“立足脱贫摘帽新起点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的交流发言,重点介绍了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懈奋战和突出成效,以及全市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有力举措,全面展现了我市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时代幸福新农村画卷。
郭劳动怎么也没想到,年过花甲的他不但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能一年轻松务工收入上万元。而前年的这个时候,他到城里工地只干了三天活,就被老板赶了回来。
“年龄大,工地不要,只有咱村里的企业要。一天六十块钱,好得很。”郭劳动是谯城区古井镇药王村人,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政府的帮扶下,靠着村里的土地流转政策等,家庭收入逐渐好转,顺利脱贫。
近年来,药王村坚持村主导、合作社注入、农民参与的发展理念,通过土地流转、旧屋入股等形式,盘活农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变工人、能人变老板,达到强村富民,真正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药王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也有力带动了当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也让更多年轻人选择在家创业就业。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发挥农业主产区和中药材种植等资源优势,以“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为抓手,发展到村到户产业项目41.1万个,打造形成涡阳辉山村、谯城药王村等一大批特色产业新样板,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同时,大力开展“五清一改”行动,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市有9个村获评3A级旅游村、16个村获评2A级旅游村,建成91家农家乐(农家小院)。
特色种养业扶贫遍地开花。2016年以来,我市加大项目支持,累计实施1700个到村产业项目、409679个到户产业项目、投入资金14.573亿元,推动贫困村特色种养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贫困户收入快速增加。2020年,全市285个有条件的贫困村特色主导产业达到省制定的特色主导产业标准,通过带动贫困户自种自养、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共支持56436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人均增收2324元。
光伏扶贫电站效益明显。自2017年6月底并网发电以来,全市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20.75亿千瓦时,光伏发电收益25.5亿元,带动全市286个贫困村出列、30多万户次贫困户受益。2020年全省平均发电等效利用小时数1065.58小时,我市光伏扶贫电站发电等效利用小时数1185.23小时,超全省平均发电等效利用小时数近120小时,稳居全省前列。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住房、看病有保障,生活没有压力了,身体也比前两年强多了。”提起现在的幸福生活,谯城区双沟镇王各村大王庄村民王玉山笑逐颜开,“加上地里的庄稼,一年收入三万多元,太够用了,已经实现小康了。”
王玉山身体有残疾并患有冠心病,20多年前,妻子去世后,他就一人在外漂泊,每天的收入仅能糊口,直到近年来才返乡。王玉山返乡后,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经过民主评议,因病因残致贫的王玉山于2017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后,在公益性岗位、光伏扶贫、危房改造、低保补助等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王玉山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居,身体状况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像我们这样的五保户,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吃喝都成问题,更别提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了。” 在大杨镇中心卫生院敬老院,93岁高龄的史魁荣老人在工作人员的照料下,身体依然健朗。他感慨道,有任何合理的需求,只需要说一声,工作人员都会尽量满足,简直比亲生儿女还要孝顺。
创新实施医护养一体,全面实现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做好“老少病残孤”特困群体兜底保障;为2.6万名行动不便慢性病患者送药上门;集中救治肇事肇祸贫困精神障碍患者2253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14人并妥善安置……决胜脱贫攻坚,我市着力“托底线”,紧抓“救急难”,强化“可持续”,勇担脱贫攻坚战役中“最后一道防线”,编密织牢兜底保障安全网。一项项脱贫攻坚兜底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一件件雪中送炭的民生实事开花结果,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编越牢。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市民政部门救助标准和救助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同时加强数据比对和预警监测,开展多轮次摸排,将符合条件人员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落实应保尽保。2020年全市共保障农村低保228121人、发放农村低保金99293万元,保障特困人员28170人、支出供养金17775万元,开展临时救助5340人次、支出临时救助金1707万元,向3359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发放失能护理补贴3022万元,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56.7%。
“有困难找许书记”已经成为谯城区双沟镇王各村村民的口头禅。
四年多来,在许柏林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干群的不懈努力,王各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广播实现全覆盖,电网改造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村内建有一座标准化卫生服务站,村部建有书香村居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村内服务设施完善,有小学两所、幼儿园一所,农民文化乐园、乡村大舞台、健身运动场、文化广场,使村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升。2017年,该村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2019年,该村建档立卡人口共计110户223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零。
许柏林是我市众多选派驻村帮扶干部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先后为286个贫困村和60个基础薄弱、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选派1047名帮扶干部,为10308个自然村配备扶贫小组长,扶贫领域作风和能力建设持续向好,群众获得感和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精准,尽锐出战,建立健全“满足扶贫工作一切需要,火力全开,适当宽裕,分级负责,各方协同,工作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率先开展扶贫大数据应用与分析,落实分类施策与精准帮扶;组织全市1331家单位包保1277个村(社区),6.05万名干部帮扶18.3万户贫困户,实现“两个帮扶”全覆盖。开展以党支部为单位、以“二十看二十问”“八看八问”为抓手的“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入户走访排查活动。各民主党派分别对口县区,针对性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动员组织367家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工作,投入款物2.9亿元帮扶462个村、5.4万贫困群众。实现63.5万个问题 “扫除式”清零。全市如期实现三县一区高质量摘帽、286个贫困村出列、48.9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5年来,我市连年获得“好”的等次,先后有66人、39个集体获国家或省级脱贫攻坚表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近年来,我市推动全面振兴,创新实行“联合体·组合投资·优先股”模式,探索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长效机制。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5元、同比增长17.3%。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奋力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时代幸福新农村,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