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江阴名鸿车顶系统有限公司的汽车外饰件智能车间,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全自动产品输送带,通过它的连接,企业生产的汽车尾翼导流板等产品自动流转到检验区、抛光区、暂存区,不再需要人力运输。而车间内的自动喷涂机械手、自动激光切割机、自动化立体仓库都在高效稳定运行,不断释放出智造因子。该公司持续改进部经理黄一表示,自智能化车间建立以来,车间的运行效率提升了35%,人工效率提高了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了7%,这些都让企业逐渐夯实在同类竞争企业中的领先地位。
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名鸿于2014年引进了第一台智能化设备,从此开启了企业的智造之路。经过多年发展,名鸿现有两个生产车间成功获批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制造带来的产能和质量双提升,让名鸿迅速成为长城、蔚来、理想等汽车品牌的主要供货商,客户订单纷至沓来。黄一透露:“我们还在自主研发两台全新的智能化设备,对产品的打磨工段进行智能化改造,未来将大大提升产品的合格率。”
企业积极创新升级智能制造的热度,彰显出江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近年来,针对产业结构偏重的难题,江阴积极破解智造强企“转型密码”,通过大力实施千企技改装备升级行动,引导企业找准自身短板,瞄准行业顶尖水准,以技改投入的确定性来对冲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稳固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制造往智能制造方向转型、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在此基础上,江阴还启动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并同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每年通过数十个省级智能化重点项目的示范带动,超百个“上云”企业、机器人应用的面上突破,超5000万元奖补资金的引导激励,支持企业开展高端换低端、数码换机械、智能换人工等“脱胎换骨”式改造提升。在这份热度的加持下,2020年,全市新增省级示范车间9个、省星级上云企业74家。
创新驱动发展,智造引领升级。当前,江阴正在加快构建“345”现代产业体系,顺应其中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江阴市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新鲜出炉,智能制造再度成为关键词。方案明确,江阴将通过三年时间的系统推进,持续开展“千企技改”“千企上云”,鼓励企业对应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类装备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力争到2023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00个以上、新增省级以上智能车间15个,持续筑牢产业更高端的江阴发展之基。市发改委总经济师许瑞刚说:“下阶段,我们还将围绕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开放合作、要素支撑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动江阴发展模式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型、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资源利用由粗放低效向绿色高效转型,大力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