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起步时,周转资金要靠几个股东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贷款。即便这样也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创业伊始便遭遇资金难题的广州创显科教董事长张瑜认为,广州要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帮企业解决资金难题首当其冲。
广州没有让张瑜失望。9月10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聚焦资金、土地、数据等发展要素供给,旨在精准扶持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提质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意见》重点支持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领域。尤其是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奖励措施,明确将对落户广州市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3000万元、10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表示,尽管广州在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有一定的基础和先发优势,但依然在资金、土地和数据等生产要素供给上存在不足。“我认为,精准扶持为的是继续加大广州在上述行业的优势,以便未来能够更好地与深圳、香港等城市实现高水平的合作。”
直接股权投资可达1亿元
优势产业是此次广州扶持的重点。
《意见》提出,广州将重点支持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领域。而广州工信委也在随后公布的政策解读中,将上述产业定义为广州的优势产业。
但实际上,广州除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属优势产业外,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非广州的传统优势。
从广州市市长温国辉2017年的公开讲话中就可以看出,彼时广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是短板。
“广州工业增加值仅增长4.8%,低于年度预期目标,工业处于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关键期,增长仍然依靠汽车、电子产业拉动,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增势良好但尚未形成有效支撑。”他说。
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便成了广州扶持政策的“常客”。自2017年后,广州接连发布“IAB”和“NEM”战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突破的要义。
“广州在汽车、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产业上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而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产业未来又具备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广州将其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既考虑了基础,又看准了未来。
广州出台专门针对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已不是第一次。在胡刚看来,广州的目的就是为了继续保持在这些产业上的优势。
而在张瑜看来,《意见》之于企业最大的亮点在于,政府从鼓励企业创新研发、支持成果产业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扶持细则。
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创新成果转化项目,《意见》表示,按不高于单个项目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或给予直接股权投资支持,单个企业扶持金额最高不超过1亿元。
“广州对工信产业的扶持力度空前。”不仅如此,胡刚还认为,此次扶持意见充分考虑了“长久性”,创新性地提出择优给予企业补助、贴息、奖励、直接股权投资等方式的支持。
“虽然奖补政策向来有效,但政府财政毕竟有限,因此必须要撬动社会资本或采取政府基金的方式,以保证政策健康持续。”他说。
一位基层政府官员也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映,政府奖补确实不应该“撒胡椒面”,而应该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或重点行业。
与深、港高水平协作
胡刚同样发现了《意见》的另一个优点——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意见》在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部分中提出,广州将针对汽车产业集聚专门提出扶持意见。
例如,对新引进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国内外一流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项目),实缴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的,择优按实缴注册资本的5%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最高5000万元。对新建或迁移至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内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按实缴注册资本的30%给予补助,最高5000万元。
届时,广州汽车产业集群效果将更加明显。
在胡刚看来,产业集聚集群集约才是现代经济的特征。
“城市往往有两个产业,一个是基本产业,其生产的产品并非供给本城市,而是供给其他城市、参与市场竞争;另外一个就是服务产业,服务本城市的基本产业。”他认为,城市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占优势,而是应该根据产业的竞争力,留下一两个主导产业,“这才符合城市竞争的规律”。
胡刚坦言,“如今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城市之间基本产业互相竞争,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
而《意见》提出的具体举措恰恰符合这一竞争规律。《意见》提出,广州要促进全市产业集聚化、链条式发展,推进产业从粗放发展转向集约发展、从资源优势转向创新优势、从分散布局转向融合集群。
胡刚认为,广州此举也方便了未来能够更好地与深圳、香港等城市实现高水平的协作。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融合发展,未来一定是产业总部在广州、研发在深圳、生产在东莞、营销在香港的模式。”因此,胡刚认为,各城市都应找到自己的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