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播种、无人施肥施药、无人收割……不久的将来,这些都将在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成为现实。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带队来亳,与有关部门签订了《亳州市谯城区无人农场建设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全省首家“无人农场”建设试点基地落户赵桥乡双楼村。
谯城区“无人农场”为小麦玉米轮作种植示范区,约300亩,由罗锡文院士团队、中科感知公司和谯城区农投公司共同承建,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为支撑,以农业智能装备(机器人)为手段,以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无人化、少人化、精准化、智能化为目标。建设周期约6个月,预计年内建成。
“‘无人农场’建成后,从耕、种到管、收,旋耕机、拖拉机、收割机全部进行无人作业,农民种田不用下地,远程控制就行了。”4月23日,在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无人农场”场主焦瑞一边遥控无人植保机对麦田喷洒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一边向记者介绍“无人农场”的“黑科技”:远程控制可以设计线路,让无人驾驶旋耕机自动耕地;地下的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按时、按量为作物提供水分;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发现问题后,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精准配比施肥施药。在进行科学田管的同时,还能避免过去大水、大肥、大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目前谯城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引进‘无人农场’项目能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难题,解放劳动力的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谯城区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姜学尚说,“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具有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等五个特点,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罗锡文院士团队致力于研究“无人农场”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无人驾驶旋耕机、无人驾驶播种机等。在综合考察后,罗锡文认为,谯城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地好、水好、人好,在农田整治和农业机械化应用方面都有很好的经验,有利于开展’无人农场‘建设”。
姜学尚告诉记者,谯城区将加快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全力打造谯城“无人农场”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在全区逐步推广无人操作机械化技术,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以科技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