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锚定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不放松,抢抓财政收入预期管理,积极涵养财源税源,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能力,顺利实现一季度财政运行“开门红”。
打造实力财政。强化对重点行业、企业的跟踪服务,严格落实国家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乘数效应”。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密切省市县三级沟通协调,压实收入征管部门责任,确保财政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1至3月,全市财政收入完成72.9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三,增长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二。
打造发展财政。围绕新型产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强化上下游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市本级安排资金9.4亿元,聚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支持“1+8”战新产业发展,激发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活力。加大对高成长性和持续带动性产业的政策扶持,推动全市先进装备、智能家电等产业集群发展。截至2月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814家,产业增加值增长22.7%;战新产业企业累计达441家,产值增长32.1%,有力增强财政发展后劲。
打造民生财政。加大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力度,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2021年预算中,市本级一般性支出比上年压减5%、“三公”经费下降3.8%。结合财政状况和实际需要,集中有限财力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1至3月,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21.6亿元,增长3.6%,其中:投入15.6亿元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投入20.3亿元用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投入25亿元用于卫生健康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绩效财政。严格绩效目标管理,今年市本级所有预算安排项目全部编制绩效目标,涉及项目资金37.2亿元,市本级预算部门整体和项目绩效目标实现全覆盖。出台《滁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将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县域经济考核和市直单位目标绩效考核范围。落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市本级累计对105个项目绩效情况与项目预算安排进行挂钩,调减预算资金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