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一轮智能制造革命下,中国的船舶行业乘着智能化的“翅膀”踏上了“蝶变”的历程。
智能化:船舶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技术仍须突破
在新一轮智能制造革命下,中国的船舶行业乘着智能化的“翅膀”踏上了“蝶变”的历程。
自2011年,韩国造船企业现代重工开始研发智能船舶技术后,国内外的船舶企业也纷纷加入了智能船舶的研发队伍。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相关负责人、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等相关科研院校的代表在大连参加了《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专题研讨会》。据了解,此次会议主要对国内外智能船舶发展趋势,我国智能船舶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智能化是未来船舶发展的重点方向,是船舶制造业国际竞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是促进船舶工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
智能理念兴起 研发加速
21世纪的今天,智能化不再是我们理解的那些高端智能化产品以及服务型、工业型机器人那么简单。如今,智能化已经实实在在地渗透到各行各业,就连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也走上了智能化甚至是无人化的道路。
在未来的10-20年时间里,当一艘艘货运远洋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着,虽然船上空无一人,但整艘船却能如人操作般地自动驾驶着。这样的情景乍一听似乎是在描述哪部科幻电影里面 “幽灵船”的情节,而事实上,这并非科幻片的“幽灵船”。
据此前由中国船舶(600150,股吧)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虽然2018年上半年,全球航运市场迎来小幅增长,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也同比大幅上涨。但融资难、交船难、盈利难的问题仍然存在,船舶工业平稳健康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虽然传统船舶行业在发展中仍面临不少问题,但随着大数据、智能终端、感知技术等高端技术的出现,发展智能船舶不失为一条出路。
由此,建造智能船舶的计划也纷纷提上日程。在国际方面,韩国的现代重工曾在几年前宣布与英特尔、SK航运、微软等企业合作开发智能船舶。而日本也对智能船舶的研发列入了未来5年的发展重点。
而我国在研发智能船舶的脚步也毫不示弱。在国家政策层面,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发布了《重工制造2025》以及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等鼓励研发高端、智能船舶的政策。
事实上,智能船舶在我国的发展并未只停留在概念层面上。稍早之前,浙江某造船企业曾对外宣布,将投资30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项目,争取在5-10年内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船厂,追赶日本与韩国智能造船的水平。
据资料显示,该造船企业引入了机器人、数控或自动化设备,应用物联网、模拟仿真等前沿科技,对现有生产厂区车间进行了全方位改造。
另据记者了解,全球第一艘智能船舶去年年底在上海已经正式交付使用。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孙伟表示,这艘船是全球首艘通过英国劳氏船级社和中国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这艘船最大的特点是船舶有了聪慧的“大脑”,实现了我国船舶工业全新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理念,同时也开启了更加安全、经济与环保的航运时代。
加强顶层设计 技术突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智能船舶规范方面,早在2015年,由交通部下属的中国船级社(CCS)编制的《智能船舶规范》正式对外公布。
该规范体系显示,考虑到智能船舶技术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该规范体系作为一种开放式规范,将与国际上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步,不断纳入新的应用成果,完善和细化已有的技术要求。
在近日的一次高端论坛上,中国船级社智能船舶工作组处长蔡玉良表示,智能船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辅助状态监测、能效控制、排放数据监测、辅助决策支持、视情维护保养、远程控制、自主操作等方面。在智能船舶的发展方面包括,自助船舶、海员远程控制船舶、无人遥控船舶以及无人船舶的几个层面。
据资料显示,智能船舶的研制包括智能船舶设计、配套设备智能集成以及大数据的应用等诸多方面。其中,船舶配套设备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通过记者梳理各方面资料来看,在配套设备方面,截至目前,欧洲的智能船舶研发尤其是在配套设备方面,有着较高的可靠性与高研发水平。
有文章认为,相比普通船舶来说,智能船舶对配套设备的可靠性、智能化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智能船舶上的船员数量少甚至没有,配套设备和系统需要尽可能地降低故障几率;其次,智能船舶的配套设备需要高度集成,才能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智能处理平台;最后,智能船舶的配套设备及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将带来比普通船舶设备故障更严重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船舶运营决策方面的失误。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海洋装备技术研究部研究主管曾晓光曾表示,从一些公开发布的信息来看,对近海智能船舶的研究,欧洲要走得更快些。
华南智慧创新研究院院长曾海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船舶行业正处于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研发智能船舶,首先,在技术层面,智能化设备和系统能否在任何条件、任何环境下驾驶和管理船舶的能力,这其实是对智能设备的一个考验;其次,在信息提供方面,如何保证这些纷繁的信息充分、全面、准确、及时,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后,在国家的法律层面,发展智能船舶,是需要有配套的法律措施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来保障。
国内权威专家表示,智能船舶的发展对感知技术、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注重跨界融合,集中行业内外的优势力量,不断完善我国船舶工业的产业链。
对此,业内权威专家建议,智能船舶需要重点加强顶层设计,有机衔接当前急需与长远发展,突出需求导向,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制更加安全、经济、高效、环保的新一代船舶,推动船舶、航运、港口、物流以及维权执法等相关领域协同发展。
曾海伟也认为,未来,智能船舶是船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但仅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无人远洋智能船舶方面,其技术性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