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创新教育又添浓墨重彩一笔——4月15日,在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原有的扎实基础上,升级打造后的“黄浦区创新英才科学院”全新亮相。
今后,大批在科学创新领域有热忱、有特长、有潜力的学生,将在这里学习、探究、实践、创造,由创新英才科学院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更专业的指导、更适宜的支持、更广阔的发展机会。未来,更多黄浦小小科学家们将从这里培育诞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据悉,黄浦区创新英才科学院将着力实现三大教育功能。
一是学生培养功能。以科学院为载体,整合多元优质创新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区域内青少年儿童科创教育实践活动;在普及基础上,着力孵化优质创新人才,组织力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冲刺相关领域的全国、国际前沿赛事奖项。
二是教师培训功能。立足于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创新教育的师资发展需求,积极搭建教师相关能力训练平台,建立创新教师工作坊,提升教师创新素养。
三是资源导向功能。深入探索面向全体青少年儿童的创新教育,以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原有设置和项目为基础,不断开发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创新素养培育的课程资源、项目和活动,助力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任陈沪铭表示,今后,中心将以创新英才科学院为载体,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科技教育的课程与环境,搭建创新人才的培养阶梯。
《起飞吧!长江之歌》,通过编程,以全自主控制的AI无人机进行空中飞行表演。来自蓬莱路第二小学的王瑞奇原本以为只能通过遥控手柄来操作无人机,和实力“女飞手”乔朱帺同学一起团队合作后,他们不仅可以挑战创想飞行,还能选喜欢的音乐,飞想飞的场景。
打造创新教育先行区,是黄浦教育“十四五”期间高质量特色发展的重中之重。黄浦区教育局局长姚晓红认为,每个孩子都具有创新潜能,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关键是需要呵护、唤醒、点燃、激发、增强。“为此,我们打造融创课程、慧创课堂、乐创空间,力求让创新成为孩子们的乐趣、习惯、动力和梦想;我们培育创新教育标杆学校、组建创新教育学校联盟,力求让创新成为每一所学校的发力点、立足点、生长点和突破点。”
姚晓红介绍,除了科学创新,黄浦区教育部门还将打造艺术创意、文学创作、工程创造、人文创新等多元领域的创新教育学习实践平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寻找到自己的创新小天地,每个孩子都能在创新实践中发展自我。”
长期以来,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注重开展以培养学生解决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项目化学习。家庭用水实时监测指示装置、智能教室照明节能系统、绿色电吹风、楼宇广告屏节能装置……学生们的创意和发现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老师则引导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人工智能等新问题,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
凭借“便利店自动门误开问题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潘耀军老师带领学生斩获第34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介绍,这些孩子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科艺结合的课程项目、丰富的实践体验、贯通的师生培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决定了黄浦区在青少年科创项目上的突破式发展。不仅参与学校和学生参赛数众多,更锻造了黄浦学子的意志与口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取得科技教育领域的赛事奖项1326个,含国际金奖19个,全国金奖70个,市级金奖251个。
向明初级中学学生李天心和另两名小伙伴一起,在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高有群老师的指导下,研发“基于Arduino聋哑人义务志愿者手语翻译手套”,荣获第35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使用手语的聋哑人戴上这只翻译手套后,通过手套内的弯曲电阻收集数据,识别手势动作,点阵屏即时显示文字,与他人形成基本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