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快发展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核电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在4月14日—16日举行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年春季峰会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上,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在发言中表示。
郭智认为,我国核电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了完整核电装备产业链,具备每年生产8到10台主设备的制造能力。
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的核电机组66台,装机容量7077万千瓦,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已成为全球核电发展的重要产业中心之一。在技术方面,三代核电技术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等四代技术正在建设示范工程,预计在今年和2025年前分别建成投运;多种小堆技术也基本具备示范条件。在人才队伍方面,我国有50多所院校开设核电专业,每年培养2000到3000名毕业生,核电企业通过工程实践、专业培训、联合培养等方式,也建立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当天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中核集团为例,其最新发布的202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中核集团清洁能源总发电量达到1658.29亿千万时,其中在运22台核电机组发电量1488.4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1913.37万吨,造林40.8万公顷;非核清洁能源发电量169.8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359.77万吨,造林4.66万公顷。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有望按照每年6至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
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看来,国家核电发展政策也渐趋积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到2025年在运核电装机7000万千瓦。“这都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未来15年仍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建装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
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与会专家同时强调,核电要在未来能源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决于更高的核安全水平,只有保障核安全,核电事业才能行稳致远。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显示,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截至2020年底,我国具备统计WANO综合指数的47台核电机组中,28台机组的综合指数为100(满分),占我国核电机组总数的60%,占世界满分机组(83台)的三分之一。
“越是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越要冷静、理性,沉着面对可能的风险和挑战。”郭智指出,在安全管理、科技创新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国内核电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是核电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郭智认为,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加强共建共享,系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补齐短板,锻造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