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错失了高等教育的机会,现在我们努力把握机会。”上海莘庄工业区是先进制造业的产业聚集高地,近年来,园区内企业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开设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专科和本科班,让园区内近1500名产业工人免费读大学。
从熟悉操作“知其然”到懂得原理“知其所以然”,产业工人们在提升知识水平的同时,也逐步打破了职业成长天花板。
来自安徽的曾福花今年31岁。2016年,她从老家来到上海莘庄工业区内企业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工作,成为一名镭射操作员。2018年,她所在的企业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开设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专科班,这让高中毕业的曾福花非常欣喜。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她顺利完成学业。曾福花说:“以前在操作过程中,操作步骤要靠死记硬背。现在通过学习懂得了原理,记忆起来就更轻松了。”
近日,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举行了新一年高等学历教育项目开学典礼,有83名员工获得了专升本机会,曾福花也是其中一员。她和同学们将在两年办内修完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课程,“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2001年来到莘庄工业区,经过多年发展,员工已达到4400人。随着行业发展进步,企业对于产业工人的要求也在不断迭代和提升。
奥特斯相关负责人潘正锵说,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这在让产业工人摆脱重复性枯燥工作的同时,也对员工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新增本科项目,一方面为智能化生产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希望具备工匠精神的基层员工可以紧跟技术更新换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学意识,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更大价值。“希望未来几年,在员工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能实现人均产值提升20%的目标。”
“一名专科生的培养成本在1.2万元到1.3万元之间,本科生要达到1.5万元到1.6万元,但为了长远发展,企业愿意出这笔钱。”奥特斯人事总监李冬青说。
不只是奥特斯,在莘庄工业区,紫江集团、大金空调、顺丰速运等企业都在莘庄工业区搭建的平台上与上海开放大学开展合作,开设了机电一体化、建设工程管理、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专科和本科班,学员累计近1500人,有超过千名学员取得学历证书。
产业工人上大学,限制条件非常多。在园区内制造业企业多数实行“三班倒”的情况下,课程如何安排成了大问题。记者注意到,大部分企业选择把老师请到企业,利用下午四点到晚上九点的时间进行授课,同一堂课授课两次,方便学员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来选择安排。企业也做好后勤工作,在晚上完成当天课程后,由企业安排大巴车接送,让员工能够安心学习。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大学语文、基础数学等课程外,一些企业还设置了贴近性非常强的课程。思源电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与开放大学共同探讨,结合企业实际,定制课程,“让学生今天学的内容,明天就能应用在产线上”。此外,思源电气还通过线上方式,将课堂搬到了如皋、常州等地厂区,让更多产业工人得到学习机会。
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袁雯说,“有的企业生产分忙季和淡季,所以尽量把课程安排在生产淡季。同时实行双导师制,一位导师来自学校,一位导师来自企业,让学生带着企业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来学习讨论,通过学习再反馈到企业中。”
在职员工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实现“三赢”。莘庄工业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唐为群说:“对学员而言,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个人发展空间和竞争力得以拓展。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源得以优化,骨干员工队伍更为稳定。对园区而言,劳动大军的整体素质得以带动,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得以保证。”
据悉,下一步,莘庄工业区将在闵行区总工会、人社局等部门支持下,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将“定向培养、跟踪培养、委托培养、素质培养”工作引向深入,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路径,为高端制造发展打下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