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构建“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医防融合体系。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和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137万人,签约居民对签约医生服务的满意度超过95%。
紧贴需求,深化服务内涵。扩大服务面,在实行“保量增质”前提下,重点丰富签约服务包内涵,突出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六类重点人群,分层分类开展上门访视、免费体检、健康评估等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标准,在提供免费基础服务包和有偿初级、中级服务包基础上,增设高级服务包,增加有效服务供给。增加服务项目,在有偿签约服务项目里增加体检免费复查等服务内容。在有偿签约服务收费上,优惠幅度大,吸引力强,居民签约积极性高、次年续约率高。
创新方式,推动高效服务。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APP,可对服务包设计、签约管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家庭医生端、签约居民端两个服务终端,家庭医生可随时查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群众也可在网上签约续约、查询诊疗信息等。打造协同服务平台,县级医院安排高年资临床医务人员按户籍地与乡镇卫生院骨干人员结对子,对基层医务人员在履约过程及临床工作中存在的疑问,及时做出解答。构建智慧医疗平台,投资1800万元推进“智医助理”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做到智能辅助诊疗、医学知识检索、病历规范书写、慢病快速随访。
完善机制,促进真实履约。统一服务标准,做到统一印制签约服务手册、统一规范收费、统一管理签约服务费等“五统一”。同时加强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村医的积极性。
突出公益,共享改革红利。加大财政投入,对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成员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签约服务实行全覆盖,服务费由县财政代付。今年市级和各地预算均安排了2000万元不等的“医改专项奖励资金”,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健康脱贫,去年为13万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