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鼓励市民主动关注健康并开展自我管理,“第31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闭幕式暨上海健康大讲堂300期”专场活动,3月24日在静安区文化馆举行,活动旨在营造“主动健康,引领新风尚”的社会氛围,引导市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健康城市建设氛围。
专场活动上,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郑璇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急诊部行政主管倪晓东副主任医师和上海市总工会职工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娴分别从营养、心理和运动三方面为市民解读健康生活方式,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
“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饮食就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郑璇分别对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进行饮食指导,“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建议大家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为蓝本,并根据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的要求来选择一日三餐的食材;对于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痛风、慢性肾病、炎性肠病、脑卒中、胰腺炎等疾病患者,营养治疗就必不可少了,医院营养科医生可以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非常专业的指导和干预。”
在管好嘴的同时,迈开腿对保持健康同样重要。然而,无法坚持运动是不少人所面临的困局。朱娴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节奏和生活作息,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开展运动。同时,在运动强度上要循序渐进。双管齐下,这样有利于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拓展,心理健康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今,压力已成为心理疾病的“致命点”。作为一种应激源,压力会引起焦虑,甚至是情绪爆发。直面它还是回避它?倪晓东向“打工人”传授多种缓解压力的方式:“极度焦虑时,可以暂时离开此场景,喝一杯热的甜饮料,以缓解焦虑。此时,抱紧身体将自己蜷缩起来,也可以增加安全感。特别愤怒时,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发泄情绪。若因极度恐惧出现颤抖、呼吸困难等情况,可以调匀呼吸或在口、鼻处套上纸袋或塑料袋,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可有效缓解气促、胸闷。”
据了解,“上海健康大讲堂”自2008年开办以来,已在上海各区举办了300场市级规模的专题讲座,内容涵盖疾病防控、养生保健、居家健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等各个领域,并逐步形成了一支热心健康公益事业的健康教育专家名医讲师团。因活动内容贴近市民百姓需求、活动地点深入社区基层、活动形式多样,“上海健康大讲堂”深受市民的喜爱和欢迎,也成为上海健康教育领域的品牌项目活动。“上海健康大讲堂”迎来第300场之际,也开启了全新改版。改版后的“上海健康大讲堂”将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健康文化,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创造高品质的健康生活。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党委书记唐文娟介绍:“上海健康大讲堂”关注度最高的一场讲座,线上点击量达到百万以上,越来越多的市民会通过大讲堂获取知识,大讲堂的健康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改版后的“上海健康大讲堂”,将会更多运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用更多的手段和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同时,讲堂也会打破相对传统的单一专家讲座、观众聆听的单向方式,改为增加互动、教授实操的方式,让市民“记得牢” 、能直接运用。最终,让上海的市民越来越健康,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