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微光,足以照亮寒冷的冬夜。点滴暖流,亦能汇成滔滔江河。
近年来,弋江区不断深化“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通过搭平台、建基地,全面提升境内志愿服务工作能力和水平;强化精准化、专业化引导,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内容。在这里,从幼童到长者,从党员到群众,从机关到基层,从田间到社区……无处不在的公益事业织起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志愿服务网络,“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入群众心中。
搭平台 建基地
志愿服务品牌效应凸显
在芜湖阳光爱心协会发起的线上爱心筹款活动中,承载公益帮扶事业的“爱心储存罐”被近140位爱心人士踊跃“领回家”。“一天捐一元,一年就有365元,收集7个储存罐就能帮扶一个特困家庭。”芜湖阳光爱心协会会长王桂翠表示,“7+1爱心储存罐”项目发起于2013年,历经数载,已成为内容新颖、特色凸显的品牌项目。 “多对一”的重点帮扶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爱心人士的认可。2020年,该项目共收到36位爱心人士认捐的40个储存罐。
以品牌建设引领志愿服务,俨然成为该区志愿服务常态化的一道缩影。在已入驻15家社会组织的弋江区“心暖花开”社会组织联合会,有芜湖阳光爱心协会发起的“爱护航”项目,关注儿童健康成长;坚持15年的芜湖阳光爱心协会“助学”项目,助学金额累计已达百余万元;致力于关注城乡退伍老兵晚年生活的心连心爱心协会,常年不断为老兵提供慰问帮助。“通过搭建枢纽型综合服务平台,集合多个社会公益组织和品牌,持续发挥志愿服务影响力。”弋江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精准化 专业化
志愿服务“术业有专攻”
明亮温馨的教室,色彩斑斓的图画,专业负责的教师队伍……在马塘街道元山社区芜湖暖星小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轻松愉悦的氛围令人印象深刻。据中心负责人黄涛介绍,该公益组织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为自闭症、发育迟缓和语言障碍等儿童进行干预训练,目前已有42名学生在这里接受系统学习。“面对这些特需儿童的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很多家长往往止步于高昂的纯商业干预费用,一个月动辄数万元的投入。”黄涛坦言,面向特需儿童成立暖星小镇社会组织的意义在于:依托公益力量为他们的成长教育保驾护航,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精准化、专业化志愿服务,突出了专业力量的强大动力。以城南各个高校为主体,大学生志愿者结合所学之长,进社区送义诊、免费维修小家电、安全知识进校园……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特色;结合“邻里守望”新型邻里关系的建立,弋江区各街道社区以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邻里氛围和谐、融洽居民关系为目的的志愿服务;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穿梭在弋江区的大街小巷,将志愿服务与文明创建相结合,为文明之花的绽放注入源源不断的“养料”。
行善举 积厚德
丰富志愿服务时代内涵
“编号17405走失人员已找到。”发完这条朋友圈信息的温师学如释重负。大年初五,马塘街道马塘新镇物业公司经理温师学正在值班,一位“不速之客”闯入他的视野。“我到绿影怎么走?”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迎面走来,嘴里念叨着这句话。凭借多年经验,温师学判断该老人可能为走失迷路。在拨打110电话并和老人家属取得联系后,老人平安回家。“天寒地冻,老人显然已体力透支,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记者了解到,温师学是蓝天救援队一名队员,多次出入救援一线,他用行动践行“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待他人”这句话的分量。
锦旭建设有限公司是弋江区信亚云谷信息软件园内多家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之一。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第一时间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急难险重一线,“我们在疫情期间,配合政府管理,职工自发前往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值班坚守。”“在抗洪抢险中,十里江湾等重要地段有我们职工巡堤查险的身影。”“我们配合公益社会组织,召集职工参加募捐,将善款及时送达需要的地方。”在公司党支部书记杨燕看来,这份对志愿服务的执念,正是源于公司作为爱心企业的担当和使命,“发挥企业的自身优势,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燃成一束光,感动一座城。在弋江区,越来越多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社会组织被大家熟识,他们的身影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扶孤助残、应急救援、公共文明引导、邻里守望……他们如一颗颗传播真善美的种子,日复一日坚持志愿服务工作,用一点一滴的耕耘践行志愿者精神和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