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和县优化营商环境,狠抓项目落地,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现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6.6亿元,招商引资企业转化为规上企业18家。全县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中,来自长三角地区到位资金131.4亿元,增长22.9%,占项目投资总额84.2%;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来自长三角地区项目45个,同比增加15个,占签约项目总数73.3%。
坚持招大引强。领导带头抓招商,建立健全重大招商项目县领导领衔推进工作机制,由县领导领衔推进37个招商项目,成功签约23个,地脉主题公园、晶飞高效光伏组件、海螺静脉产业园等项目落户。专班推进抓落实,成立县委常委和分管副县长牵头,各镇、园区和县直有关单位协同作战的招大引强工作专班,立足主导产业,紧盯新能源、新材料等“风口”行业,以“链长”“群主”项目为目标,开展“头部”企业攻坚、配套产业攻坚、地标产业攻坚、要素保障攻坚、服务提升攻坚五大专项行动。聚焦重点抓突破,积极寻找新兴产业承接转移机遇,大力招引国内知名企业、龙头企业、500强企业,推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港、仁恒香泉湖康养小镇、南山集团智能制造产业园、特变电工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
坚持产业协同。打造新阵地,以和县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和台创园“一园多区”为产业协同发展主阵地,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南京规划衔接,成立“浦口—和县产业合作伙伴园区管委会”,加大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形成新格局,推行“研发在南京,转化在和县;总部在南京,生产在和县;龙头在南京,配套在和县”合作模式,不断探索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招商平台建设新模式,推动与南京集聚发展、协同发展。开放新思维,坚持思想上“自觉融入”,行动上“深度融合”,产业上“持续融通”,以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融会贯通产业链,把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宁和融合桥梁与纽带。
坚持专业招商。打造专业团队,探索“战区”+“兵种”招商,调整组建南京、上海、杭州、深圳驻外招商小组,形成四大重点招商“战区”,配套组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文化旅游和绿色食品等产业服务小组,形成四大产业服务“兵种”,明确考核和奖惩措施。拓宽招商渠道,出台《和县委托招商(市场化招商)管理暂行办法》,强化与基金公司、科研机构、商会协会等组织招商合作基础,目前已有来自上海、南京等地有资质的第三方招商机构和个人参与招商。完善平台配套,和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形成化工基地、绿色建材园、浦和产业合作园、本部园等四大板块,人员力量集中,职责分工明确,同步启动扩区增容、功能完善等提升工程,并加强与上级投资公司和创投基金合作,丰富洽谈项目招引措施,进一步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坚持服务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服务理念,实行企业秘书、企业家接待日、企业家沙龙、企业信息直报、企业家微信群等五项制度,设立“企业家日”,评选全县首批“优秀企业家”。争取发展空间,加快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低效企业“腾笼换鸟”、未来产业“抢滩布点”,2020年倒逼低效用地企业转型15家。参与由国家科技部、江东控股集团等机构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支点”基金,围绕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积极探索基金招商,持续强化政策支撑。育强主导产业,加快推动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关联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拉长做粗产业链。2020年以来,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先后引进了耀泰机电、派迪金属制品等一批配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