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信息技术 > 文字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张英:疏通工信领域基础研究和成果转换双向链接的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1-03-08  来源:中国工信产业网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务实效、聚民心、鼓干劲的好报告,听了之后备受鼓舞、信心倍增。”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在3月8日妇女节前夕接受中国工信产业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经济和数字化发展的内容。

  作为工信领域的女性工作者,张英表示,女性要起到“半边天”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女性要进一步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希望可以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进一步发挥女性的作用,为建党百年贡献一份女性力量。

  建立全国一体化数据赋能机制,打通数据互通瓶颈

  今年两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 提请全国两会审查讨论。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近年来,数据资源正在成为强化“内循环”、促进“双循环”的引领型、功能型、关键型要素,数字化正在成为新的生产工具,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

  但我国数字化转型存在数据制度和开放共享瓶颈,当前,数据法律保障与技术创新不同步,数据权属界定、权益保护缺乏上位指导,“大数据杀熟”等新问题难以有效规制;向上归集与向下赋能不对称,跨层级跨地域的数据赋能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存在差距。

  张英认为,我国数字经济缺乏统一的经济统计指标,不利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管理、以及衡量各地的发展水平。

  因此,她建议开展国家数据综合立法,重点解决数据权属界定、交易流通模式、安全保障机制、权益保护机制等核心问题,授权地方开展数据立法和实践。建议推进建立全国一体化的数据赋能机制,打通央地数据的互通瓶颈,开展标准化数据治理和场景化调配,让数据找得到、拿得到、用得好。

  同时,她还建议要加快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统计门类和数据口径;建议在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数字经济发达的地区先行试点。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四大着力点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如何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张英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并跑、领跑,但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核心装备等领域被“卡脖子”问题仍然存在。张英表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在更好加强基础研究上下功夫。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和使用效率。加强组织策划能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推动金融、科技和产业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更好集中火力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

  二是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上下功夫。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加快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实行更积极的税收优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大力度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三是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上下功夫。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完善科技人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打破阻碍创新的制度藩篱,营造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生态系统。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性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是在加强国际创新合作上下功夫。自主创新不是闭门创新,还要以全球视野用好国际创新资源,让创新之路越走越宽。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政策、规则、标准等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全球协作产业生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依托共建“一带一路”、RCEP等,鼓励有实力的国内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

  加大基础研究,加速成果转换

  对于未来十五年工信领域的发展,张英表示,建议工信部发挥好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着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避免科技和产业“两张皮”,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

  她表示,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坚持“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在创新资源配置上更高效、开放、集聚和长期稳定,避免经常切换热点。

  其次,要加速成果转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加快新技术规模化应用。

  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培养,深入实施人才强基工程,特别是提升STEM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分级分类、精准支持,持续优化奖励激励机制,花更大力气解决好人才后顾之忧。

  张英建议,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导,加快出台“一行一特色”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和评价机制。支持将企业数字化投入作为研发支出的财税机制。加快推动教育、医疗、交通、文旅等公共设施应用场景开放,孵化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抢占发展主动权。

上一条: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向细分领域迈进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