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文化创意 > 文字新闻
浙江民间艺人江于冬痴“木屑之美” 盼后继有人
发布时间:2021-03-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长凳上,一把刨刀贴木,或左右推滑,或上下滚皮;与凿刀、锉刀、卷刀及量具、砂纸、手工锯一道,先成型为胚,再镌凿圆弧,打磨滚丝,嫁接木屑,终清漆于上……在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箬横镇的“50后”民间艺人江于冬手中,木屑剪雕工艺品《双龙抢珠》呼之欲出。

  作为木雕工艺的衍生技艺,木屑剪雕在温岭箬横当地曾一度盛行,是民间民俗活动中的必需品,也是居家装饰、图吉纳祥的典雅之物。

  江于冬生于木雕世家,他介绍道,木屑剪雕一改传统木雕工艺品静态之貌,以木屑添骨、浮面,并在光电力学的作用下,可达到触之既能动、遇风亦能动的效果。

  初识木屑剪雕,让江于冬记忆犹新。“我爷爷曾经在大户人家帮工时,看着满地剩下的木屑废料,有点心疼,就偷偷把一些木料废角和木屑带了回来,开始琢磨怎样制成可卖的工艺品。”他说,在祖父江再能接连数月的努力下,第一件作品出炉了。“当时摆在街面摊位上,风一吹,那只动物就动了起来。”

  奇物惹人爱,奇事遍地传,江再能开始了木雕工艺品制作之路。此后,江于冬的父亲江志生子承父业,并置办起木雕小店铺。

  江于冬说,父亲的想法比较多,并运用到家具上面。“普通的木雕家具都以静态图案为主,父亲的木雕工艺还能拆卸,按季配套各式花草。如家里的四方桌,春季换上杜鹃花,夏季换上荷花……花体用木屑精加工,触之能动,非常形象。”

  从小看着父亲的技艺,江于冬很是欢喜,也主动跟着学了起来。到十来岁时,他就基本掌握了雕刻人物、花草、鸟虫等木雕工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木雕工艺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江于冬也不例外,当时,他作为个体从业者,备受供销社等机构的青睐,所制作的木屑剪雕与普通木雕制品放在一处,总被优先抢购一空。

  1984年,32岁的江于冬渐渐发现市面上的机械式木雕产品。为此,他决定跟随镇里的工程队到杭州进修发展。因工作需要,他要常常深入一线,监督木匠工人,并跟着老师傅学习机械木雕技艺。

  这时,江于冬遇到了与祖父江再能同样的现象:建筑装潢时木匠工人粗放进行木制加工,导致大量的木料被浪费,所产生的木屑更是不计其数。

  在杭州的那段经历,让他坚定了木屑剪雕的从业信心。其妻子张自行说,“那时,他每天搜罗工艺美术的书籍,又遍地奔波于各个建筑装潢施工场地,那些在别人眼中是废料的木屑、木角,他都悉数拿回家,这些东西叠起来跟小山差不多。”

  1986年,学成归来的江于冬在老家开办了箬横工艺美术制品厂,并开始招工、收徒,生意蒸蒸日上。翌年,浙江省个体名特优新产品展评会开展在即,他的木屑剪雕以别于普通木雕成为列选对象。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江于冬选择了“双龙抢珠”这一主题。他认为,要想把这件作品做好,必须在外部上优于普通木雕,在细节上体现动感,再配套上新兴的电动机,让整件作品的“抢”字发挥到淋漓极致。

  1987年11月,江于冬成功了。他的木屑剪雕工艺品《双龙抢珠》一登台,先是给人一吓,两条龙的头部略微忸怩起来,龙须上下摆动,极具形象;再是给人一惊,两张龙嘴缓缓张开,在电动机的帮助下,吞云吐雾,令龙珠转动,极富动感。这一作品最终获省级大奖。

  江于冬深信,让作品真正活起来了,其功劳应来自于木屑。在此后数十年间,他开始不断钻研木屑与木雕的美学关系,并大量收集楠木、樟木等各种树型资料,对其木屑进行科学分析,逐渐实现木制品从整体静态雕刻向局部动态衔接的转变。

  以其近年创作的《龙凤呈祥》木屑剪雕工艺品为例,该作品描述了7只河虾嬉戏的场景。“别看作品不大,但花费了足足有半个月的工时。虾身用楠木进行雕刻的,虾足用红木木屑进行拼接的,虾须用樟木木屑进行嵌接的。特别是虾须,每一根都细如发丝,稍一触摸,整只虾就会略动起来。”他说。

  走进江于冬的创作室,随处可见人物、花草、鸟虫的木屑剪雕,但他却存有忧虑。“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技艺,木屑剪雕也到了濒临消失的地步。”他表示,如有人想学,他都能免费传授。“我只希望这门活的木雕技艺不要在我这一代失传了。”

上一条:NOVUM研发纤维素生物3D打印材料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