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发布,从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加快新技术示范应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健全制度体系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实施计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是产业规模国内领先。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同时,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汽车网联化与智能化核心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完整供应链;绿色交通能源体系加速形成。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党政机关公务车辆、中心城区载货汽车、邮政用车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环卫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网联化智能化应用能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持续优化。充换电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设施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加氢及充换电相关标准和监督体系基本成熟。智能汽车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实施计划》提出五方面19项重点任务。其中,在打造完整产业生态方面,提到支持安亭、临港新片区、金桥合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汽车一体化发展,实现制度、标准、成果互认。
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建明表示,上海将全力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从三个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聚焦发展:一是聚焦纯电动汽车加速发展。持续优化提升特斯拉、大众MEB等纯电动汽车产品生产布局,培育提升智己、上汽R标等自主品牌价值,带动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做大做强。二是聚焦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积极把握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契机,全力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到2023年实现“百站、千亿、万辆”总体目标(规划加氢站近100座并建成运行超30座,2025年建成超过70座;产出规模约1000亿元;推广整车近10000辆)。到2025年基本建立“一环”“四创”“六带”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生态(沿“外环”布局形成研发生产、车辆运营、设施配套、检测认证等全产业链,大幅提升技术、产品、应用、环境等“四创”自主能力,持续扩大嘉定、青浦、金山、临港新片区、浦东、宝山等“六带”规模)。三是聚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推动充电桩智能化、共享化发展,整合优化充电设施布局建设,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便利性;同时,超前布局加氢站建设,打造相对完善的加氢网络。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汽车、信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多产业融合的焦点。上海坚持以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为目标,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重要政策相继发布、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道路测试有序开展、示范应用稳步推进。
据悉,上海已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达560公里,形成了嘉定、临港、奉贤和金桥四地联动发展的格局,洋山港跨东海大桥智能重卡示范运行、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规模化示范应用相继启动。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上海将聚焦场景开放和政策创新,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