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打造公共技术核心平台。借助RCEP、中欧贸易协议东风,围绕“华东科创谷”打造,加快步伐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与上海同济大学合作建成同济大学新能源研究院,力争成为新能源国创中心华东分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建成智能制造国创中心华东分中心;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启动上海临港创新协同中心;与浦东建设合作建成上海芒种离岸孵化中心;借力中国商务部投促局优势,与日本东京产总研基地合作建成日本惠创离岸孵化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建成新型二维新材料研发平台;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合作建成医疗器械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建成精准医学公共服务平台二期;打造可信计算产业(无锡)基地,启动国家级网络安全院士联合实验室、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培训基地建设;与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优化中德离岸孵化中心。深化对外合作共建。深化与上海临港集团合作,完成上海临港创新管理学院分院落户惠山,实现生命园与临港生命蓝湾、高装园与国家中日氢能源产业园的链式合作签约;深化南北共建,对接徐州工业园,启动无锡惠山贾汪工业园样板园。加速培育创新企业。更加精准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攻坚攀登计划,给予科技型专业园区重点培育的前十强、前三十强企业更多专项扶持,其余企业实施普惠扶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10家,累计培育入库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8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件以上。科技金融激发活力。优化综合性金融服务,2021年计划完成开发区新设产业基金3支,新增基金规模不低于20亿元,强力扶持生命医疗、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全年完成举办投融资路演、企业培训、金融峰会等活动10场,上门融资不低于50次,服务覆盖企业不低于150家,帮助企业解决战略、融资、财务和法律等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计划新增1家主板上市公司,新增3家股改完成企业,新增3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引进资本招商项目10个;新增AA级融资平台公司1家。
以硬核产业为支撑,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项目招引跑出加速度。工业项目,计划新签约总投资超10亿元或协议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的重大内外资项目8只、超亿元项目20只、新开工亿元企业15个,力争招引百亿级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1个。服务业项目,计划新签约超10亿元项目2只,新推出2块商住土地挂牌拍卖。项目推进量质并重。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设总投资44亿元的29个市区级重大产业项目,重点确保金卫星储能系统、旭森新材料等7个项目明年全面开工建设,数字园华清创智园新建一期项目、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一期项目、集聚区二期标准厂房等15个项目明年实现主体竣工,中车浩夫尔新能源动力总成项目、晶澜光电等6个项目明年实现投产。惠开智造赋能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擦亮“惠开智造”名片,全年推动智能制造项目20只,新增上云企业20家、机器人应用20台/套、省市级智能车间3个,省级以上贯标试点企业5家,为惠山争创“全国智造区”贡献惠开力量。加快培育亿元企业。依托现有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大数据展示中心”,助推企业服务数字化转型;激励企业技改升级、研发新品、股改上市、产研合作,全面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独挡一面、上市企业引领带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确保全年新增1家百亿级企业、3家十亿级企业、10家亿元企业,确保规上工业增幅不低于10%。加速存量资源盘活。对开发区老旧工业厂房进行有机更新,启动华美钼业1.8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升级改造,形成示范效应推动无畏桥工业园试点改造;以招商项目嫁接载体资源推动老旧厂房改造,启动翔泰毛纺18万平方米工业厂房整体改造。全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开发区 “三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新增数字经济项目5个、总部经济项目2个;加快形成爆发力强、成长性好的新增长极,形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2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5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5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100亿元,培育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0个百分点。
以打造魅力新城为宗旨,多维度提升城市品位。高起点全方位做好规划工作。结合新的区划调整,围绕“五地四创”的惠山定位,高起点完成开发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开发区产业提升指导意见,以及城市更新总体方案。开发区中区完成开发区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和地铁1号线堰桥站周边城市设计;开发区东区立足“大惠山”的站位,充分考虑长安新城片区与整个惠山区的全面融合,启动长安片区概念规划,对道路交通、功能布局、景观环境等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开发区西区启动新一轮城市规划动态更新,优化邓北路以东片区产业布局规划,以及水系、配电网、市政设施布局,完成核心区二期设计。大力推进锡澄一体化,推动西区集聚区与江阴青阳园区之间的产业联动,加快开发区中区与堰桥街道之间、开发区东区与锡山区之间城市功能的差异性互补,共同塑造惠山新城对外的良好展示形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结合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理念,重点景观绿化建设工程中,完成惠山新城中央公园、湿地公园改造,完成中惠路融创南部段改造,完成华惠路和欣惠路绿色景观道路改造,分期实施口袋公园城市节点微景观建设,对开发区沿河景观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打造锡北运河、界河、东西景观河等沿河绿地景观提升;完成集聚区40万平方米规划绿地绿化及景观工作改造等。环境治理再提标。加快推进“治水、治气、治固废”各项任务,全面消除重点河道支流支浜劣 V 类水体,完成4个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启动惠山水处理厂适应性改造。积极贯彻落实《无锡市大气臭氧污染防治攻坚28条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工作,5家企业工业窑炉提标改造;12家企业安装FID在线监测、7家企业重点行业VOCs综合整治、2家企业有组织排放管理改造;督促201家企业油烟净化器安装或维护、4家企业按要求进行储罐改造、53家企业深度减排、11家企业汽修治理、3家企业进行油气回收治理或加装监控设备。全力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程,建成区住宅小区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四分类定时定点投放”。
以构建枢纽之城为依托,内外贯通激发发展活力。完善新城内部路网。启动长安片区交通路网研究,推进长安片区的道路交通建设;打通堰新路东延等一批断头路,完成欣惠路高力段扩建,疏通新城“毛细血管”;完成集聚区北洲路东延、核心区一、二、三支路等项目建设;构建内部绿色交通,优化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步实施建成道路改造,提升停车功能,逐步完成城区道路的路内停车建设。畅通新城外部交通。省域交通体系上,配合做好锡太高速、锡澄高速改造的规划方案和交通组织研究。市域交通对接上,配合完成风翔高架北延工程建设,配合推进通江大道北延、北外环和凤宾路北延接惠源路、惠景路南延接惠勤路等市级交通主要道路,对接做好地铁S1线、6号线、8号线在本区域内的线路、站点设置及周边规划工作。强化内外交通有机衔接,增强对外交通横纵联通,促进交通枢纽功能全面升级。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筑巢引凤厚植发展动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意见、外商投资法和省、市、区相关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秉承“无难事、悉心办”的宗旨,对标世行最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领导挂钩服务制,构建一个集“政策推介、项目审批、线上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网通办”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审批建设“两个专班”,畅通“拿地即开工”绿色通道,重点破解招商落户项目开工难;着眼企业家梯队培育,实施“成长导师团”制度,培育更多卓越领导力的优秀企业家,并与相关院校合作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及招募,为企业缓解招工难;鼓励企业用实用活产学研合作贴息、展会补贴、金融扶持等各类微政策,真正让政策落到企业口袋里;围绕优质企业、优质项目、优质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推动企业稳定发展、更好发展。加快国企改革。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精神,深化开发区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推进政企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权责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激发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与活力。逐步建立起“3+5” 的战略布局,按照市场化运营的原则,促进国有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重组,筑高国有公司资信等级,加快国资平台上市步伐。深化国企聘任制度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以用工管理为切入点、以薪酬改革为突破点、以绩效考核为发力点,探索建立“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国企人员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