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江门中微子中心探测器缩尺模型在萧山厂部顺利完成拼装。该模型是个透明球形,直径约3.5米,按照大球12:1缩放,将作为中科院的试验模型使用。
该项目是东南网架与中科院的“二次牵手”。此前,东南网架参与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在我国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的“天眼”上烙下深深印记。
2017年9月,东南网架中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部分项目制作与安装。据东南网架该项目负责人严永忠介绍,该“小圆球”历经近七个月时间,全是手工拼装,安装难度极大,其中仅不锈钢螺栓数量就有近11000颗,为此后项目实施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特别是在安装方法及支架设计上,将对“大圆球”成型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中心探测器,是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的核心装置,是一个直径为40.1米,总重达900多吨的大圆球。建成后将放置于地下700米深处,用来捕捉中微子。
业内人士表示,该中微子中心探测器是世界上能量精度最高、最大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整个装置将浸泡于高纯度液体中,当捕捉到来自反应堆的中微子时,液体闪烁体会发出微弱闪光,通过光电倍增管可以把光转化为电信号,形成科学家们研究的数据,以此作为我国研究中微子质量排序的基础。
该项目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不锈钢作为大型结构装置的支撑材质,这在国内属首创,也是东南网架在该项目中的探索创新之举。据介绍,从材料的选择到切割、焊接、钝化、安装等均来自东南网架研发团队。尤其是采用了低本体不锈钢材料,既能防止装置在水下生锈,又可减少自身的放射干扰,为捕捉中微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过去的“天眼”,到如今的“探测器”,东南网架的触角已上至宇宙,下至地壳,在探索“高新尖”技术创新上越走越远。严永忠表示,由于较“天眼”加工制作难度更高,且国内无先例,该项目预计将在2020年建成并运行,将成为世界自然科学史上又一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