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议总结了2020年和“十三五”科技工作,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为“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作工作报告,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黄卫主持会议。
王志刚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之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战的应急科技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科技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王志刚说,一是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在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领域取得一批务实管用成果,有力支撑全国疫情防控。二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建设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全面开展重大专项任务攻坚冲刺,一批前沿领域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实施。启动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三是面向长远发展加强科技创新系统谋划,按照国家“十四五”总体部署,研究编制“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强重点任务凝练,完善科技规划体系布局。四是聚焦复工复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实施“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开展成果转化“百城百园”行动。深入实施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五是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总结评估,修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开展基于信任的科学家负责制、“揭榜挂帅”、经费使用“包干制”等科研项目管理改革试点,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围绕优化创新生态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出台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硬措施,构建科技大监督格局,严肃查处一批科研不端行为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六是扎实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务实开展对美科技交流合作,联合制定中欧科研创新合作路线图,举办中俄科技创新年,召开第二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科技创新论坛。支持在脑科学等领域发起大科学计划。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19家联合实验室,基本建成一体化技术转移网络。
王志刚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加速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治理形成新格局,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进一步凸显了支撑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2.21万亿元,2019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2019年达到1336亿元。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翻一番,2019年超过2.2万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第29位跃升至第14位。
王志刚说,一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显著加强,数学等基础科学稳定支持加大。自然科学基金改革全面推进,更加注重原创和人才培养。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奋斗者”号完成万米载人深潜,C919首飞成功,“雪龙二号”首航南极,“天鲲号”首次试航。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下线。悟空、墨子、碳卫星等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磁约束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多项实验取得突破,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建成使用。三是重大专项引领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国产芯片、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整机自主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5G成功商用;一批高端机床装备研制成功;掌握第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世界领先;自主研发235个新药。四是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跻身世界前列,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应用。科技为港珠澳大桥、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提供保障。五是科技创新有力支撑民生改善,科技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建成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9700家医疗机构参与的新型协同创新网络。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入推进。六是区域创新水平快速提升,北京、上海、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东西部科技合作由“点对点支援”向“体系化布局”转变。21家国家自创区、169家国家高新区成为地方创新发展“领头雁”,2019年营业收入达38.6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52%。七是科技创新创业形成新生态,创新创业政策更加健全,科创板上市高新技术企业173家。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等构成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突破20万家。八是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基本建立,资源统筹配置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不断优化,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九是科研诚信建设进一步加强,作风学风深层次问题逐步解决,形成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统筹协调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十是科技人才发展形成新机制,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涌现,一批优秀科学家荣获国际重要奖项,在世界科研舞台上崭露头角。国家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加大对青年人才、一线科技人才、企业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实施统一的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十一是科技开放合作迈出主动布局新步伐,政府间科技合作稳步发展,与多个国家建立创新对话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围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气候变化、空间、健康、能源、农业等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明显。
王志刚强调,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科技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机遇新挑战,系统谋划新时代科技发展新思路新举措。面向中长期,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系统性布局。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全面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更加注重引领发展,以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更加注重人才为本,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更加注重开放融合,共建开放包容的全球创新生态。面向“十四五”,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通过应用驱动倒逼基础研究,真正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着力加强体系能力建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成更加高效开放的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科技计划体系,改革评价激励机制,加强作风学风建设。
王志刚要求,2021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一个方面工作:一是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强化科技创新基础能力。二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三是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健全规划实施和资源配置机制。四是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高创新策源能力。五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应用。六是大力发展农业和民生科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民生福祉。七是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八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九是强化作风学风建设和科技监督,构建大监督格局,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十是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十一是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
王志刚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全国科技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敢于担当,尽职尽责,不辱使命,狠抓落实,展现新作为、见到新气象,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