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时间的门槛,“十四五”已向我们张开怀抱。回望过去五年,那个素以“斜晖脉脉水悠悠”形象示人的青浦,颇有些“春风得意马蹄疾”。
青浦区视频智能应用平台
“十三五”期间,青浦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新阶段,“一城两翼”的布局建设大幅提升了网络化、枢纽型、功能性基础设施的集聚水平。青浦从过去单一满足本地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远郊新城,正在向服务更全、辐射更广、效率更高的现代化综合城市升级发展。
古代青浦景象
以前的青浦,是上海的“史之源”“水之源”和“食之源”;如今的青浦是上海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门户,近年来更是有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进博会”两大国家战略加持,已从“上海之源”迈向了“上海之门”。
“门”本质上是连通“小空间”和“大空间”的一道口子。“门”是大是小、是开是关,直接决定了“小空间”是固步自封还是笑迎八方客,是各路物资信息齐聚交汇之所还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之地。“上海之源”,侧重的是“过往”和“内部”;“上海之门”,侧重的则是“将来”和“外部”。“上海之门”的提出,体现了青浦区要建设成为上海对外服务的门户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城市和面向全球的国际城市的雄心壮志。
能在多大范围内、多大平台上配置和调动资源,决定着一座城市的能级。打造“上海之门”,青浦有意愿,更有实力。正在打造“现代化高能级城市”的青浦,“十三五”期间不断提升对区域、国家和世界的服务、引领与辐射程度,比如青浦正着力打造的八大枢纽功能,与中央和市委的要求不谋而合。
陆续通车的长三角省际公路
面向未来,青浦既是国家战略的承载地,也是上海发展的重点布局,正从长三角的“地理中心”向“功能中心”乃至“城市中心”升级,成为代表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开放枢纽。当下,青浦在全市“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中与浦东并驾齐驱,打造对内对外开放枢纽当仁不让,青浦未来被赋予了新使命,将成为引领上海未来发展的开放枢纽和强劲引擎。
环意长三角公开赛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发展环境、发展格局、发展阶段之变,都不是一般性变化,而是全局性、复杂性、深层次的变化。对青浦来说,应抢抓战略机遇,充分挖掘潜力、构筑发展优势,加快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解决好优化空间格局、资源高效利用、人口结构升级等问题。
大变局也往往藏着大机遇。青浦最重要的机遇来自国家战略的牵引,要在承担国家战略中壮大自身、彰显功能、体现价值。面向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进博会”两大国家战略意味着青浦要代表上海参与对内对外两个开放门户的建设,这是责任使命,也是重大机遇。两大国家战略,本质上都是通过高水平的对内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全区上下应将各项工作、任务、职能与之充分对表、挂图作战,在承担战略、助力战略的过程中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青浦正在努力展现更高水平的“上海服务”,打造更加精彩的“世界会客厅”。“会客厅”强调集聚;“门”强调的则是流动。在集聚和流动之上还有一个更高层级的概念和宗旨——开放。高效率的流动才能实现集聚,而高质量的集聚必然以便捷的流动为前提。人才、信息、物资等的高效流动和高质集聚,都有助于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上海这间“世界会客厅”,确实需要青浦这扇“上海之门”。
长三角摄影展参展作品
如今的青浦,有着两大国家战略的“天时”,有着区位优势的“地利”,有着“抢拼实善”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的“人和”,正在用开放的胸怀、包容的气度去笑迎八方客,打造更有品质、有内涵的“上海之门”。
诚然,未来风高浪急,也不乏暗礁潜流。但是,只有开门,才会有劲风吹来。“十四五”已然开局,新阶段、新征程正在开启。青浦这扇“上海之门”正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门里门外皆是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