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线上消费黏性显著增强,线上渠道发展成为居民消费的主渠道,线上消费领域不断由商品向医疗、教育、文娱等服务领域拓展,线上线下加速融合,餐饮外卖、商超到家服务等新兴消费模式加速发展。
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当消费场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消费体验从大众化向个性化延伸,社会生活开始实现新的可能,经济增长也由此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零售业转型加速
疫情期间,居民外出减少,日常性消费需求大量沉淀线上,线下餐饮、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业态受到明显冲击,而伴随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具有无接触特性的餐饮外卖、商超到家服务发展得如火如荼。
商务部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年初疫情发生后,盒马鲜生线上订单数量同比激增220%;滴滴旗下“橙心优选”自6月上线至9月底,全国日单量已突破280万单;截至11月9日,美团优选已进驻12个省(区、市),业务覆盖60余座城市。
“消费者拥有更多样化的购物选择、更碎片化的购物时间、期待更便捷服务的需求。” 华润万家总经理徐辉表示,当前消费群体也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者已成为主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速拥抱数字时代。
社区团购受疫情催化而“翻红”。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对记者表示,这是依托社区和团长社交关系实现商品流通的新零售模式,以生鲜切入市场,通过预售模式实现以销定采,降低生鲜库存损耗。未来,社区团购将更加健康规范地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为社区居民创造价值。
餐饮市场数字化提速。餐饮企业通过加强外卖营销推广、加大外卖业务比重、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提供半成品销售等方式实现餐饮、零售融合发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就餐需求。据艾媒咨询预计,今年我国外卖市场规模将突破6500亿元,较上年增长15%。
新型消费活力尽显
近两年来,消费领域的新商业、新业态、新模式一直在不断成长壮大,疫情期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疫情期间,以网络购物和网上服务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新型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说。
据了解,疫情期间,居民就医、上学、文化娱乐等刚性需求转移至线上,助推在线医疗、教育、文娱服务消费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如在线上文娱消费方面,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线文娱市场规模超1400亿元,增长率达27.7%;预计今年全年在线文娱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较上年增长30%以上。
还有一个明显的信号是,今年直播电商火了,广州、杭州、济南等多地明确提出打造“电商直播之都”,抢占新经济风口。“凭借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高效连接广大用户和产品、重构人货场、减少供需之间信息不对称等优势,直播电商极大地助力了消费市场的提振和企业经营的改善,且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这种新模式背后的巨大能量。”付一夫说道。
随着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创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新消费的澎湃活力正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技术重塑商业价值
云店、云货架、社群营销……记者发现,不少商家通过技术手段,采用线上线下联动营销的方式吸引顾客,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和购物体验。
“零售的本质并没有变化,依然是基于顾客价值的‘服务和商品’,技术是助力和加速企业转型的‘手段和工具’。”徐辉表示,科技创新始终离不开服务消费者需求这一目标,希望通过消费者需求驱动来应用新科技,避免跟随性创新或盲目创新。
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成为新渠道亮点。“借助可视化的直播平台向广大用户展示商品生产制造全过程,重塑零售制造业形态,能够有效破解消费者对商品品牌缺乏认知度、品质缺乏信任等痛点,实现供需直连,进而助力本土品牌崛起、制造业产业链的升级。”付一夫表示。
让消费决定生产,正成为一种新潮流。“企业何时推出新产品、推出什么样的新产品,不再单纯由生产环节决定,而是从大数据中‘读’懂消费需求。”施密特家居用品总经理刘伟胜说。
可以看到,商业与社会价值正在被重塑。依托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高效对接市场供需,在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生产、流通、经营等环节运行实现提质、增效、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