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刘亢率采访组一行,围绕“创新名城南京样本”主题,来我区采访创新工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汪晓燕,区领导薛凤冠、经地生、戴孝礼参加。
近年来,我区围绕创新名城建设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全域创新”发展战略,出台了一揽子人才政策,签约一批创新项目,打造一批创新载体,用创新行动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作出了溧水担当和溧水贡献。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8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新型研发机构12家,先后吸引7名院士来溧创业,累计引进高素质人才377人。今年三季度,全区规上工业研发强度统计达3.08%,列全市第一。
在园区载体建设上,我区以国家级园区载体创建为抓手,优化创新产业布局,先后创成了幸庄科技产业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火炬南京溧水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基地、南京国家农高区、空港智慧创业园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火炬南京溧水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园区,为各类创新资源集聚搭建了优质平台。2019年1月,溧水与建邺签订伙伴园区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跨区域利益分享机制;今年12月8日,溧水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携手世界名校哈佛大学,共同建设全国首个国际化适老社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溧水适老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打造溧水开放式的创新生态。创新已融入到溧水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成为溧水建设活力新城、推进绿色发展的不竭动力。
活动当天,新华社江苏分社采访组深入浙溧智造研究院、翱翔信息物理融合研究院、开沃集团、恒生制药、南京国家农高区等地,实地了解我区在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和载体建设等方面举措。
区委书记薛凤冠表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招才引才,推动企业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围绕企业需求,溧水突出做好大健康、未来食品、植物表型组学等方面的创新工作,并坚持开放的思维,先后与美国、以色列、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将创新落实到科技、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形成全方位创新格局。在放管服改革上,溧水率先实现“1120”目标;在承载空间上,溧水着力打造南京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化基地。同时,溧水高起点规划,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让展商变成投资商、专家留在溧水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区创新工作。下一步,溧水将在城市功能配套、医疗教育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在“十四五”期间补齐短板,吸引更多人才资源,让大家在溧水快乐工作、享受生活。
刘亢表示,溧水基于现实水平和实际需要,梳理、重构了创新的发展战略,系统实施创新载体建设、创新资本的积累以及营商环境打造等方面工作,形成了万物生长的创新生态,体现了创新发展的时代性、规律性。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重要交汇期,新华社江苏分社采访组将再次来到溧水,围绕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共同探究溧水实现“弯道超车”的发展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