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嘉兴 > 文字新闻
一个工作站开启桐乡和“理工大”的紧密合作之路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发布开发区:浙江桐乡经济开发区

  凌荣根是浙江理工大学的教授,他自己的家在杭州,而他的老家在桐乡,如今,凌荣根每周都会回老家两三次,他笑言:“这是工作站带给我的‘福利’。”

  凌荣根是浙江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桐乡工作站站长,这个工作站由桐乡市政府和浙江理工大学共同建立,回想起建站历程,凌荣根颇为感慨。时间回溯至2013年之前,有一次,凌荣根看到了理工大一份关于和各地产学研合作的年度总结材料,“桐乡企业和理工大的科研合作费用才50多万元,而最多的如义乌的合作达到了1000多万元。”凌荣根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身为桐乡人,感到为桐乡做的事情太少了。”彼时,桐乡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桐乡市科技局的领导梳理了桐乡各企业与全国多所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情况,发现合作的深度各有不同,有些学校的专业特别符合桐乡的产业类型,但是深度还有待加强,这其中就有理工大。理工大的材料与纺织专业、服装专业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家门口有这么好的资源,更需深度开发。

  如何深度开发?桐乡的领导们经过了反复讨论研究:会议式的对接,恐没有针对性,零散地对接,恐不深入,如果能合作建立一个工作站,并由理工大常年派专家在桐乡的各个企业挖掘技术需求,再寻找匹配的老师来承担项目,这是最具针对性和最有效率的。建立工作站的想法便由此诞生。2013年,凌荣根从理工大退休,但他“退休不退养”,一方面继续在理工大承担一些教学、科研任务,另一方面,他被赋予了新的职务——浙江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桐乡工作站站长。对于这一职务,凌荣根更看成是一项使命:为家乡的企业发展多解决些难题。

  5年,工作站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理工大先后与桐乡8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研发,达成合作研发经费2200多万元,与企业合作获得2个捷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多个研发项目获省、市荣誉,产生了浙江省首台套产品。

  为企业解难题、创新品

  在2015年,由工作站参与组织的“创新驱动促转型、专家教师进桐乡”活动让理工大教授裴克梅首次接触到了桐乡,接触到了浙江天女集团制漆有限公司。一开始,双方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因为裴克梅的专业是化学专业,而并非涂料专业,究竟能否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三个月后,一项成果的问世,建立起了彼此之间的信任,那是天女研发的一款新型涂料,但是企业技术人员发现,性能还不够稳定,经过裴克梅三个多月的成分分析,终于找出了根本原因,解决了性能问题。至此,双方开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如今,裴克梅首次参与的这款产品已经成为了天女的拳头产品,每年都以30%的销售额在增长。

  天女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在树脂合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莫名其妙的问题,以前我们经常凭经验去尝试,较为盲目,但是裴老师能通过学校的专业设备,从她专业的科学角度去分析成分,找到根源,加快了我们的研发进程,也降低了我们的研发成本。我们希望和裴老师一直合作下去。”

  与裴克梅类似,理工大副教授任锟与桐乡的结缘也始于工作站。2014年,任锟在学校网站上看到了工作站发布的桐乡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其中就有浙江伟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需求,伟联科技希望开发一款可视化建筑软件,这在全世界都是稀有的,技术十分前沿。有着制造自动化专业背景的任锟被这一大胆前沿的技术设想吸引,来到伟联对接。经过多次与企业方的探讨,认为可视化建筑软件的研发周期会很长,投入的成本会很大,所需要的跨学科人才要很多,最终,双方认为现在还不是时机去研发这一产品。尽管这一项目没能实际落地,但是双方都被彼此务实、创新的思维和作风吸引,从而开启了新的合作。

  在任锟的参与下,伟联科技研发了多款新产品,其中就有令伟联科技奠定行业地位的2017年度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省内首台(套)产品——全自动钢筋桁架成型机组。前不久,任锟还牵头和伟联科技一起申报了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伟联科技,任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还有一个副校长团队,团队里的博士生们先后参与了伟联科技的研发项目。

  伟联科技副总经理蒋文星时常被理工大的这些专家们感动。“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他们不分昼夜、通宵达旦。”蒋文星说,“我们十分需要借助大学的专家力量,理工大为我们提供了多领域的专家。”蒋文星表示,伟联科技研发生产的大多是非标产品,属于定制型,时时需要创新,理工大专家的助力,不仅增强了伟联科技的研发实力,也为企业培养了人才,让企业能与时俱进,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家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所大学的创造力是无穷的。理工大和桐乡的牵手,为80多家桐乡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开发了新的产品,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桐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桐乡引人才、聚资源

  在理工大与桐乡企业的合作中,一批充满后劲的理工大学生也都随着各自老师的步伐纷纷参与到了合作研发的项目中。来过,便不想离开。当熟悉了桐乡,也熟悉了企业,距离感就会渐渐消失,好感会慢慢上来,也因此,不少学生毕业后便应聘到了曾参与项目研发的企业中。凌荣根欣慰地说:“我从桐乡走了出去,但是我所在的理工大和工作站把更多的学生输送到了桐乡。”他表示:“这样的方式留人很有效,因为我们桐乡很多企业在镇上甚至在村里,大学生们一开始都会比较挑剔地域,但是当他们通过项目合作研发了解到这家企业的前途和企业文化时,会被优秀的企业吸引,会愿意留下来发展,成为新桐乡人。如今,在桐昆、新凤鸣、恒石等很多企业都有理工大毕业的学生,有的甚至已经担任技术中层了。”

  在众多“新桐乡人”中,万军民是最为特别的一个。他是理工大毕业的博士,后成为理工大的老师,现在又成为桐乡一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万军民是3年前开始和浙江枧洋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枧洋科技看中了万军民的专业优势和科研能力,和万军民共同成立了浙江枧业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万军民负责掌舵,开发环保类的功能性胶粘剂产品。万军民说,他一个月至少有一个星期会待在桐乡,桐乡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工作站不仅为桐乡企业带来了人才,还为桐乡企业带来了资源。去年,桐乡市健民过滤材料有限公司的“熔喷非织造布滤材特持久高效低阻性能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17年度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该项目与捷克维策尼克公司和利贝雷茨技术大学进行技术合作。一方在桐乡,一方在捷克,相距十万八千里的两方之所以能牵手成功,多亏了理工大老师祝国成的牵线搭桥。祝国成曾在捷克攻读博士,对国内和捷克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方向都比较熟悉。当获悉健民的技术需求后,祝国成便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联系到了捷克的公司和大学,促成了这一项目的顺利开展。健民公司副总经理孙成磊对此次合作充满了信心,他表示,项目完成后,公司每年至少能增加1亿元的销售额。

  一家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一所大学的资源是源源不断的。理工大毕业的学生一届又一届,他们通过工作站认识桐乡、熟悉桐乡,进而留在桐乡。理工大老师的资源遍布世界各地,他们能为桐乡企业搭建起更广泛的合作桥梁。越来越多的桐乡企业加入到了与理工大的合作队伍中,“小城”与“大学”的深度融合,为桐乡的发展积蓄起更加饱满的力量。

上一条:桐乡以科技为“引擎” 让治水更“智能”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