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太仓和上海之间的“跨省上班族”早已存在。以往,工作在上海、生活在太仓,是很多上海“新市民”的选择。如今,工作在太仓、生活在上海的“都市一族”正越来越多。流向的变化,恰是我市对沪合作发展升级的一个缩影。
■“后花园”逐渐长成“小上海”
上海人喜欢太仓的田园生活,太仓遂有了上海“后花园”之称。如今,随着合作与融入的深入,“后花园”也在发生变化。
2016年,黑船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将试制业务落户太仓,成立太仓黑龙智能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薛慧强的工作地点就从上海移到了太仓。他说,太仓适合创新创业,如今公司订单充足,生产忙碌,正在补充招聘扩大员工规模。
“薛慧强们”来到太仓,背后是太仓与上海产业融合的加深:太仓港与上海港开展深入合作,疏解了上海港口的压力,推动了太仓港快速发展;上海方面与我市农业园区合作,太仓农产品走进上海千家万户;上海看中太仓良好的田园旅游资源,与我市合作成立了房车露营基地等农旅项目……回顾近年来对沪合作成效,产业合作互利共赢的案例比比皆是。
同时,社会民生领域融合也是步履匆匆。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沪太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沪上资本来太办学、沪上戏曲名家来太演出、社会环保领域共治共享等,两地人员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太仓与在上海的区分度也越来越小。全方位融合发展,让“后花园”成为“小上海”越来越名副其实。
■“高质量”中颇多“沪上因子”
太仓的每一步发展,都和上海离不开关系。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受到格外关注。我市已拥有的一批可圈可点的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质量发展产业,其中就闪烁着不少“上海因子”。
汽车零配件产业是我市先进制造业中的重要单元,我市不少汽配企业就源自上海。黑龙智能工业科技从事的试制行业,属于汽配研发环节,而试制过程中又大量运用3D增材打印技术,黑龙的落户,对于我市完善汽配产业链、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样,来自上海的奕瑞影像科技,主要研发及生产医用非晶硅X射线探测系统,凭借领先的技术大幅替代进口,目前产品在国内的占有率达40%,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中的一员“新将”。
去年,上海复星集团与我市签约,在太建设复星地中海欧洲风情小镇项目,建设内容将主要包括室内冰雪世界、水上主题公园、欧洲风情小镇、地中海俱乐部酒店等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业态。以复星等为代表的旅游大项目,将推动我市文旅产业逐浪上升,实现三产服务业提质增效。
■融合发展有了“科创高地”强力抓手
太仓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制造业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去年,我市提出“建设临沪科创产业高地”,为深化对沪合作“划了重点”。
在科技创新引领下,我市积极对沪招商选资,加快引育高科技型企业。去年签约落户的沪工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项目就很有代表性,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发力智能制造的龙头企业。
正在建设的海美(太仓)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对太仓未来的支撑作用同样可期,将探索项目共建产业共育和利益共享的创新模式,通过各种服务叠加,推动金融与科技企业深度融合发展。
瞄准沪上大院大所,加强沪太产学研合作,也是“建设临沪科创产业高地”的题中之意。沪上高校院所“太仓日”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与浦东国际人才城、上海寰球人才交流中心等一批沪上引才组织合作建立太仓引才直通站,吸引上海科研人才来太发展、科研成果在太转化。特别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同济大学等沪上大院大所已与我市开展技术合作、共建载体平台,对太仓创新发展将提供持续动力。
当前,上海正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如何更好融入并借力上海庞大的人才圈、资源圈、顶尖的科技圈、创新圈,是我市推进临沪科创产业高地建设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