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园区是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区域竞争的生力军、招商引资的主力军。如何推进园区“二次创业”?江都着力点在哪里?区委书记张彤思路清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绘制一张“板块图”,突出一个“主抓手”,打造一条“创新链”,为园区“二次创业”汇聚硬核力量。
绘制一张“板块图”——港产城联动拉开新一轮发展框架
“十四五”即将启幕,江都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按照港产城联动思路,科学编制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为园区“二次创业”构建框架,留足空间。
围绕江都港,打造开发区。经过近三十年发展,开发区主体功能日益凸显、承载能力显著增强,跻身省级开发园区第一方阵。开发区党政办主任孙群安介绍,开发区将聚焦“长高”“减轻”“变绿”,全力推进船舶、特钢加工改造提升,全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建成扬州高质量发展东南产业园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围绕高铁港,打造高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邹宏斌介绍,高新区“二次创业”将在产城联动上探出新路、谋求实效。形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智能电网等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园区正抢抓宁启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北沿江高铁穿境的“高铁港”机遇,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加速成为江都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板块。
围绕空港,打造空港新城。空港新城是目前全省唯一的以旅游为主题定位的航空港。近年来,依托扬泰机场得天独厚的优势,园区一方面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内容数字化产业加速集聚,筹备打造东亚文化产业园。一方面致力打造航空产业,伴随着小熊飞机等航空项目的落地,空港新城港产城联动、“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已悄然成型。
突出一个“主抓手”——项目建设成高质量发展头版头条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我区始终把项目建设当作“牛鼻子”工程,一着不让抓好招商引资,将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作为二次创业动力。
项目招引,土地等资源要素成了制约因素。早在2018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亩均领跑者”行动,通过红线划定、要素倒逼等举措,推动低效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在没有新增一亩土地指标基础上,工业开票销售增长20%,集约发展的导向越来越鲜明。
开发区通过腾笼换鸟,利用闲置厂房打造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成功招引德屹机器人、秦劳支撑座等一批项目落户。正在建设的万洋众创城项目,则是开发区通过高容积率、集约化利用土地,为中小微制造业企业落户提供载体的一次尝试。一边有效破解要素难,一边项目招引再提速。明年有望4个重大项目列入省级“笼子”。
园区“二次创业”,不能再走拼资源、拼消耗的老路。江都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AR、VR及智慧城市等重点,深化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科蓝海、稻源微电子等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团队、国内智能视觉领军企业合作,启动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集中力量打造数字经济集中区、示范区,转型发展的新动能越来越强。
打造一条“创新链”——赋能体系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连续两年上春晚,500多台机器人跳舞——作为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优必选科技在中国“家喻户晓”。10月28日,这家头部企业与我区达成合作协议。
与优必选一样,西门子、华为等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正纷纷选择落户江都,更发生了西门子和蚂蚁科技争抢江都一层办公楼的故事。原因何在?答案就是,我区在全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同时,还为入驻项目创新打造了一套赋能体系。
头部企业也有竞争压力,中小企业是他们待开发的新蓝海。“江都既有传统产业优势,又有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更有发展数字经济强烈的意识和激情,是块理想的‘试验田’。只要在江都试点成功,就可向长三角、甚至全世界复制推广。”多家头部企业负责人如是表示。
为配合头部企业赋能优势落地落实,近年来,我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智能升级。在市补贴10%基础上,江都再奖补30%。剩下的60%,还可以通过江都的银行、小贷公司、产业基金“技改贷”来解决。区工信局副局长余华锋介绍,去年仅机器换人一项,江都就兑现奖补兑现1500万元,预计智能改造奖补将超过5000万元。
天健机械从事汽车减震器零件生产制造。过去,减震器检测全部依赖人工,每名工人一天最多检测8000件。由中科蓝海(扬州)个性化定制提供“全自动光学筛选检测机”后,一台机器8小时内可检测减震器16万件。
中远海运重工今年投入5000万元,新建一条板材智能输送线,实现板材自动化批量传输。
通过扎实有效组合拳,激发了发展新动能。如今,各重点企业纷纷转变思想观念,瞄准补链、扩链、强链,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形成良好的二次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