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10月底,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732.63亿元,净资产276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和7.5%,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84.9%和63.6%。
“十三五”期间,全市国有资产年均保值增值率达105.9%,资产总量接连跨越5000亿、6000亿、7000亿元三个台阶。
“十三五”以来,市国资委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三大主线,加快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十三五”期间,我市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5.9%。
激发活力,经济指标划出“上扬线”
“十三五”期间,我市制定出台了涵盖国企改革、薪酬管理、经营业绩目标考核、企业投资管理、资产交易管理、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等30项制度,形成具有合肥特色的国资监管和改革“1+48”政策制度体系。
机制一活,全盘皆活,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源头活水。同时,我市还全面完成市属企业公司制改革,一大批影响企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合肥国资交出了一份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含金量”十足的发展答卷。
截至2020年10月底,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732.63亿元,净资产276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和7.5%,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84.9%和63.6%。“十三五”期间,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累计创造利润总额340亿元、上交税费180亿元。25户重点监管企业中,资产规模100亿元以上已达12家,其中建投集团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跃居全国城投行业前三,5家企业信用等级达AAA级。
“十三五”期间,全市国有资产年均保值增值率达105.9%,资产总量接连跨越5000亿、6000亿、7000亿元三个台阶。
凝聚合力,高位推动做优培强国有资本
市国资委在高位推动国资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使得国有资本质量和运行效率得到提高。“十三五”期间,市国资委推动合肥国企资源、资产、资本加速向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对于合肥国资投资引领的集成电路产业而言,晶合集成具有里程碑意义。2017年12月6日,合肥市首个百亿级集成电路项目——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正式量产,今年7月产能达到2.5万片,月产能再创新高。不仅是晶合,我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国有资本产业引领主力军作用,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致力打造完整产业链。其中,以京东方等项目为龙头,投资维信诺第6代AMOLED生产线、视涯科技、康宁玻璃、彩虹玻璃等项目打造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助力合肥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以存储芯片制造为龙头,投资晶合12英寸晶圆制造、通富微电、颀邦封测等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引领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以科大讯飞为龙头,重组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组建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加速语音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创业项目的集聚与发展,助推中国声谷建设。
我市还创新国有资本投资新兴产业模式,发挥国有资本引导、放大杠杆作用,整合产业、创业、芯屏等基金,形成基金丛林,重点投向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优势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保障重大项目融资需求的同时,投资于上下游产业链的重点项目,书写“强链、补链、延链”文章。
保持定力,强“根”铸“魂”为发展护航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随着国资国企改革步步深入,市国资系统党建之网也随之层层密织,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十三五”期间,市国资系统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注重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形成“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业务”模式,引领带动企业发展壮大。市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全部实现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企业章程,把党建工作成效列入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综合考核,重点监管企业负责人由市委统一管理。除此之外,市国资委建立健全党建制度,形成国企党建“1+6+N”制度体系,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提升行动,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切实把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不仅如此,市国资委还加强监督执纪力度,打造“清风”系列特色廉洁文化品牌,全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使国资国企政治生态进一步净化,让“清风”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