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台账、实地考察、听取汇报、综合打分……12月4日前,由市水利、发改、财政等部门及有关专家组成的验收工作组,对我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进行开展考核验收。最终,我区以95.5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市级验收。这也是我区三年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取得的成果。
建立运行“四项机制”
用水管理有保障
为探索我区农业用水水价形成机制,我区通过资料调查、典型灌区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完成《普陀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年)》,紧抓“四项机制”,开展农业水价改革工作。
“由于大量自流灌区水源多样、来源复杂,很难做到全源头控制与计量,且部分灌区终端管理组织较少,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多由村集体负责,维养经费往往难以维系。”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用水成本监审和管理体制,在不增加农民负担、水价达到运行维护成本的前提下,我区因地制宜制定了分类水价。
高效节水灌区蔬菜(考虑复种)0.81元/立方米,水果1.25元/立方米;渠灌区水稻——油菜(轮作)0.138元/立方米,蔬菜(考虑复种)0.229元/立方米,水果0.263元/立方米。2018年,六横镇滚龙岙村,展茅街道上潘孙村、路下徐村的0.2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作为典型灌区,被列为全区试点率先建立了农民用水终端管理组织,落地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通过精准补贴资金到村、节水奖励到放水员的方式,算清了管护账、用水账,做到管护有钱,节水有奖。
在水价改革推进过程中,我区还对农田灌溉设施维修养护工作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明确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保灌排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水利工程良性长效运行。
“八个一”村级改革
乡村振兴有助力
“八个一”村级改革,即一个用水组织、一本产权证书、一笔管护经费、一套规章制度、一册管护台账、一条节水杠子、一种计量方法、一把锄头放水。2018年,3个试点村在水价改革、节水工作中取得成效。随后,借鉴试点经验,我区对六横镇、展茅街道剩余的2.0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进行改革。
“‘八个一’村级改革,是水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村级改革,不仅有助于‘美丽乡村’建设,还与基层民生息息相关,能够进一步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期间,为响应全省“个十百千万攻坚活动”示范创建工作,综合考虑区内各村改革工作成果、灌区面貌、创建积极性,我区将展茅街道茅洋新村打造成为全区改革示范村。
翻开茅洋新村示范村“八个一”改革台账,记者看到,在农业水价改革过程中,一项项工作不断推进。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行改革后,不仅做好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管护工作,也极大增强了农户的节水意识。
2020年,全区6个镇、街道、管委会涉及50个改革行政村以示范村为范本,围绕“八个一”改革要求,全域开展争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村”。
据悉,实施“八个一”村级改革后,沙井灌区、双塘灌区两个灌区节约用水量明显。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这两个村显示的数据为例,经过推算全区每年共计节水约115.64万立方米,根据全区提水灌溉水量约占全区农业用水总量的28%估算,每年可节约提水电费14.57万元,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