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70年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建成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产能巨大、结构优化的产业体系和生产能力。从落后的困境中发展成为世界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消费和贸易第一大国,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世界有色金属工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有色企业通过产学研技术攻关,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了自主创新。成功研发出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应用生产,迅速实现了产业升级。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强了基础研究,在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上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其中,电解铝技术最为显著。近年来开发的600千安超大型铝电解技术,属世界首创、国际领先。自主研发的300千安大型铝电解技术早已输出国外。自主研发的悬浮铜冶炼、氧气底吹、双底吹和“两步”炼铜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主生产的高端铝材、镁材和钛合金材已应用于航空、汽车、高速铁路等。超粗、超细、超纯均质硬质合金,核电锆铪材料以及其他稀有金属加工材,在替代进口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市场对有色金属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也由持续增长期转入“微增长”的平台期,“十三五”期间,国内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消费增长速度已经出现明显回落,国内有色金属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回落。随着消费增速的下降,我国主要有色金属需求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平台期,并出现消费峰值。由于国内已经没有可供利用的待开发大型铝土矿,在原有矿山基地资源逐渐枯竭的背景下,预计未来我国铝土矿对外依存度会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未来我国有色金属产品出口空间将被严重挤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新起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科学规划和理性引导有色金属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要坚持创新引领产业技术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逐步解决铜铝等主要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局面。同时,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快实现产业模式智能化,扩大应用,推动集群发展,积极扩大有色金属应用领域,探索推广有色金属“原材料生产+终端应用”衔接发展模式,通过上下游联动实现资源高附加值利用,促进消费升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国有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着力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强化节能减排,促进绿色、智能、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