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龙游县詹家镇芝江村,75岁老农陆金林的柑橘地里,来了一拨又一拨参观者,其中有浙江大学的教授,也有省柑橘研究所的专家。经过十年的摸索和实践,陆金林培育出了两个柑橘新品种。经中国柑橘研究所检测认定,目前国内尚无这两个柑橘新品种的大面积种植记录,其中一个新品种的基因属首次发现。
陆金林给这两个柑橘新品种分别取名“大红”和“小红”。11月29日,记者在陆金林的柑橘地里看到,嫁接在椪柑树上的“大红”,果实红彤彤的,表皮油光鲜亮,果子比椪柑大。“我试验过,‘大红’特别耐贮藏,去年采收的果实,放到今年5月口味仍然很好,每公斤批发价10元。”陆金林相告,他共种植了40亩“大红”,其中10亩今年投产,预计产量达5000公斤。而“小红”目前还没有进行规模种植。
这两种柑橘新品种是如何培育出来的?原来,早在十年前,陆金林的女婿从上海带回来一些橘子,他品尝后觉得不错。当时,我市上下正在开展柑橘产业转型提升,陆金林看到这些橘子的蒂上还留着两三厘米长的枝条,有心的他就把这些枝条剪下来,嫁接到家门口的3棵椪柑苗上。“我当时就想试试看,能不能嫁接成功。”陆金林总共嫁接了十几个枝条,成活了5枝。之后,每年开春,他就要嫁接一次,选择好的枝条嫁接到椪柑、蜜橘、胡柚等树上。经过反复嫁接,培育出了“大红”和“小红”。
2017年,龙游县举行优质柑橘评比,陆金林的“大红”和“小红”双双获得三等奖。“大红”和“小红”外观漂亮、品相好,引起了当时在场省农业厅、省柑橘研究所和龙游县农业局专家评委的关注。“当时,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两个新品种。”今年9月刚退休的龙游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曹炎成说,此后,省、市柑橘专家多次到陆金林的橘园考察。
2017年那次获奖大大增强了陆金林种好这两个柑橘新品种的信心,他开始尝试着扩大种植规模。
2019年,曹炎成将“大红”和“小红”送到中国柑橘研究所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小红”的基因属首次发现。“经过十年试种,发现这两个新品种抗寒性较强,贮藏性能好,品质也不错,种植管理跟椪柑差不多,可作为地方特色柑橘品种的有益补充。”曹炎成说。
“作为一个农民,能选育出柑橘新品种,令人敬佩。”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李红叶多次到陆金林的橘园考察。11月11日,她再次前来,表示支持陆金林申报柑橘新品种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