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发生在余杭的一个事件引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的关注,这个事件就是数字·健康小镇的成立。他在贺信中说:“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水平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显现,医疗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及应用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杭州有非常好的医疗健康产业基础,具备发展数字健康产业的良好基础。”
这个事件引起钟南山关注绝非偶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取得重要战果的背景下,数字·健康小镇的落地加速了未来科技城乃至整个杭州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脚步。在数字·健康小镇中,我省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之江实验室也落地了首个产业转化基地——数字健康成果转化基地。之江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多中心智能医学信息平台、智能感知内窥镜、智能PET-CT医学影像系统等一批科技成果率先在该基地转化落地。眼下,余杭南湖之滨的之江实验室一期工程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从2017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到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实体化运作,之江实验室仅用了三年多时间。
“十三五”的五年,对于未来科技城和余杭区而言,正是重大创新载体不断衍生、创新空间不断集聚的五年。这五年,余杭高能级科创平台开始集群化,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浙江省实验室瞄准关键性、共同性、瓶颈性技术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初步形成新型实验室体系;引进中法航空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时尚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良渚院区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造了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5G创新园、数字·健康小镇、梦栖小镇、艺尚小镇等科创孵化加速平台,并由此加速培育了一批面向未来的头部企业、平台企业、独角兽企业。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步伐显着加快,创新型企业成为对接资本市场的生力军。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党工委书记梅建胜眼里,“十三五”这五年对于未来科技城来说,是不断聚焦创新发展、全力丰富平台内涵的五年,是紧盯产业前沿、产业链更加高级化的五年。“五年来,未来科技城围绕核心主导产业,提升了科技、人才、资金、平台、政策等创新要素集聚水平,进一步巩固和彰显了未来产业引领地的地位。现在,打开未来科技城规划全景图,你就会看到,东西向从西溪湿地到南湖,南北向从高铁新城到和睦湿地,未来科技城区域内的创新载体前所未有地得到充实。在创新引擎驱动下,未来科技城正在成为真正的‘未来之城’。”梅建胜说。
而在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载体建设同样被作为集聚发展新动能的首要战略手段。按照开发区的计划,上市企业数字“十四五”时期要比“十三五”时期实现更大幅增长,而具备强大创新力的成长型优势企业、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已成为开发区重点关注对象。与此同时,临平新城、良渚新城、钱江经济开发区等平台也在加力推动平台高端化发展、集约化发展,构建“孵化—加速—产业化”梯度发展空间。其中,入驻临平新城中国工业互联网小镇的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可圈可点。这个创新平台发端于“十三五”,走出了一条以平台化驱动数字产业化、服务产业数字化的路径,短短三年时间相继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还获得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奖。与之相距不远的伊芙丽集团过去五年果断发力数字化创新,在“十三五”头一年就打通了全品牌O2O电商模式,此后又应用大数据打通设计、生产、销售全产业链,通过智能决策实现“快反”柔性供应链,从下游零售终端倒逼上游设计生产端的协同高效,由此产生惊人业绩,今年仅“双11”期间就达成了5.53亿元销售额。
以国家级科研重器为“塔尖”,以特色小镇为“塔身”,以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塔基”,加快形成创新载体“金字塔”体系。“十三五”时期,整个余杭区站在长三角一体化的高度来认识创新赋能的重大意义,在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格局进程中实现创新能级新跨越。余杭区率先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大产业平台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协同联动的创新发展之路。
站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的当口,余杭创新创业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企业培育量质齐升,全域创新格局不断铺展,“高精尖缺”人才大力引育,为余杭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面向崭新的“十四五”,余杭将构建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强能级的全域创新体系,真正把创新载体建设作为决胜未来的战略抓手,让各类创新要素继续集聚、耦合、裂变,生发变化出更灿烂的发展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