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距离决胜全年目标任务不足50天,东环街道只争朝夕、攻坚克难,聚焦“产业转型、营商环境、专业园区、民生实事、基层党建”五个主攻方向,全力决胜年度发展目标,打出“十三五”收官的漂亮仗。
聚焦产业转型,加快动能转换。依托“新微半导体加速器”,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应用及基因测序,发挥园区英迪那米和富港电子等企业的“虹吸效应”;依托“卡特配套产业园”“长安科技产业园”,重点推进徐工液压高端缸阀智能制造项目、“一所两中心”、罗特艾德回转支承等项目建设,促进工程机械企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依托恩华药业、圣极基因、迅睿生物、永康、纳智医疗等企业,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继续汇聚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研发制造的优势企业;重点促进铭寰能源和明日新能源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
破解瓶颈制约,延长产业链条。着重抓好“服务、培育、运行”三项工作。强服务,建立健全企业问题收集反馈机制、政企联系沟通和企业包挂帮扶机制。强培育,指导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小升规加快提档升级,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建立融通发展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融资信息对接清单,畅通金融机构融资供给。强运行,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协同众创空间,深化“江苏徐州机器人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自动化学会(徐州)技术转移中心产学研平台”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放大平台聚合效应,架起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产学研合作的桥梁。
聚焦营商环境,狠抓项目服务。把稳项目作为稳增长的有力抓手,以重大项目对冲疫情影响,大力实施“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工程。严格执行8类“有求必应”和10项“无事不扰”制度,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尖刀班”、战斗小组、项目化团队。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推广“e企赢”平台应用,构建“项目数据服务体系”,促进项目高质量建设和发展。围绕21个“1090”重大产业项目,构建“投资咨询、政策解读、考察选址、审批陪同、投产达效”全周期服务体系,实施“3+ 3+1”工作法,当好“店小二”“合伙人”。
聚焦专业园区,狠抓协同创新。探索大中小融通新发展,以提高“一谷一器三园”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心,以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为主线,结合各园区的特色,打造工程装备板块、半导体产业板块、健康食品板块、科技服务板块“四大融通板块”,加快落实开放联结的大中小企业“易融通”平台建设、大中小企业“汇融通”项目对接、大中小企业“成融通”系列项目路演。引进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领军人物,搭建“杨山科创走廊”,促进人才与园区同频共振。
聚焦民生实事,加大保障服务。投入资金7100余万元,抓实富民强街、增加就业等重点任务。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春风行动,有效稳住就业大局、稳定社会预期。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力办好养老、医疗、创文等民生实事。配套投资150余万元,着力打造前蟠桃、刘湾、赵庄三个“智慧社区”。积极探索安全生产专家“坐诊”“问诊”“出诊”工作法,形成政府购买服务、专家排查隐患、街道指导督促、企业“举一反三”的工作体系。大力推广企业“绿色+创新”深度融合,推行中小企业“四位一体”治理、“风幕”“水幕”协同降尘,形成源头治理、过程压降、末端管控的治污新模式。
聚焦基层党建,全面从严治党。实施“三提升三融入”工程。以区域发展质量、党建工作质量双提升双促进为主线的质量提升,以转变工作作风、党风廉政建设为主题的效能提升,以党员教育管理、党建载体优化为主旨的动力提升;“党建联盟融入产业链”,将联盟建在产业链上,打造四支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党建联盟,“红色平台融入发展链”,发挥党建平台、桥梁、纽带的作用,强化人才科技创新,“三网融合融入治理链”推进党建服务网、社会治理网、城市管理网“三网融合”和全要素管理的模式,实现对内提升水平强素质,对外创新融合强服务。按照“资源共享、文明共育”的德治理念,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三级联动,形成纵向推进、横向联合的志愿服务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以“四季志愿行”和“东环文化大舞台”为载体,联动爱宠有方、酱园科普、爱心天使、环保小达人4家文明实践点,传承“两个一”工程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继续挖掘文明实践特色,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擦亮新时代文明实践园区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