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阳街道灯塔村,有一个叫作“缸泥琪”的小地方,那里的土层中有一种颜色黝黑、可塑性强的黏土,过去曾是乡村孩子们的天然玩具。“上世纪80年代,我姑妈家在村里办过一个砖瓦窑,我小时候还去那里踩过泥。我最喜欢用这些黏土做成各种小动物,然后像办展览一样把它们一个个摆放起来。”回忆起童年趣事,上柏幼儿园园长韩丽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在德清县“一园一品”的幼教背景下,坐落于舞阳街道上柏集镇的上柏幼儿园早在2005年就依托当地天然资源就地取材,对泥塑教学课题进行实践探索,举办了泥塑文化节、亲子泥塑快乐大比评等活动,“我型我塑,玩美创意”的办园特色逐渐得到了社会认同。
2008年4月,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和德清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瓷之源——原始瓷与德清窑学术研讨会”。在经过了第三次“瓷之源”学术研讨会后,基本确立了东苕溪流域德清地区是商周时期的制瓷中心,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而此时的上柏幼儿园,随着黏土资源的逐渐稀少,黏土已经换成了陶泥,并新添了10台拉坯机和一个电窑。从自然黏土到专用陶泥,从自然风干到入窑烧制,从单一土色到色彩缤纷——“泥塑”慢慢向着“瓷作”的方向发展。
一直以来,上柏幼儿园的多位老师在德清书画院学习国画,后又到“行至”画室跟随汪民强老师学习山水及花鸟画。从来只知道在宣纸上画画的她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了神奇的景德镇陶瓷世界。在珠山东市博物馆,她们目睹了老艺人们高超的拉胚、修胚技艺,还体验了在瓷器上作画。这些画上了山水花鸟画的青花瓷,有一部分如今就陈列在用青砖砌就的上柏幼儿园门头,向人们传递着浓浓的“中国风”。2018年春,上柏幼儿园“雅趣泥玩”工坊成立,“泥玩”升级为了水墨诗意的“青花瓷”。2019年5月,上柏幼儿园“雅趣泥玩·青瓷红韵”泥塑特色作品展在德清县图书馆开幕,近千件师生作品令观众目不暇接。展览作品还以义卖的形式回馈社会,受到了民众好评。
近两年,上柏幼儿园“雅趣泥玩”工坊的老师们多次分批到景德镇取经,领悟学习釉下彩的运用技巧,初步掌握了拉胚、修胚、作画、上釉、烧制瓷器的全套工序,引进了更专业的陶瓷品制作工艺。在她们的悉心指导下,小班孩子用超轻黏土DIY,中班、大班孩子做泥塑、拉胚,还学习国画,走廊上镶嵌的瓷板画,以及工坊内的青花瓷小挂件、手机链、包饰等,都是孩子们的作品。这个小镇幼儿园因瓷的温润,而充满了典雅的韵味。
“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专注力都得到了培养,老师们也是边学习边创作,不仅学国画,还因为制作青花瓷挂件而学会了编织中国结,提升了传统文化素养。依托德清‘瓷之源’的历史文化来展示我们的校园文化特色,这也是对非遗文化的一种挖掘和传承。”韩丽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