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吨普通的铝锭可卖到1.5万元左右,但高科技的介入改造了铝锭,使之变成铝基氮化硅纤维复合装甲片,变成阳极氧化底座,变成铝基泡沫材料……形态变了,重量轻了,价值却水涨船高。
原先论吨卖,现在论斤卖;从每吨1.5万元升值到每吨20万元,指向了一个鲜明事实:新技术创造的高端供给,正改变着铝产业的价值链,塑造着新的市场格局。
一块铝的价值跃升,是山东省邹平市发力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部分。而类似的典型案例,在当地涉铝产业、纺织服装、食品医药、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五大主导产业中一再出现,并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
“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百强县转型,向哪里转?如何转?邹平市探出了一条路子,以科技创新为底色的“轻量化经济”成为其关键词。11月初,科技日报记者赶赴邹平进行了调研。
转换赛道之后,工业化时代的“优等生”何以继续领先
从济南往东大约80公里之外,邹平便坐落于此。
外界看邹平,第一印象是“中国百强县”常客。最近一次是三个月前,工信部旗下的赛迪顾问与新华社瞭望周刊社联合评选“2020全国百强县”,邹平又一次在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四个方面胜出,金榜题名。
很多人难以理解,拥有80万人口的邹平,地理位置、能源资源均不占优,如何孕育出一个个“全国冠军”?
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原铝企业、全国最大的铝合金加工企业、全国最大的玉米油企业、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在一个个“最大”之外,这里的创新力也不逞多让。苹果公司全球核心供应商,德国奔驰、宝马汽车高端零部件供应商等一个个金字招牌凸显出邹平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分量。
在工业化时代里,邹平无疑是全国1897个县级行政区划群体中的“优等生”,持续上榜“全国百强县”便是证明。而在以高科技产业和高价值链为标志的“后工业化”时代里,邹平欲继续保持领先。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邹平市达成的共识是“三个必须”:必须要有坐不住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必须在发展理念上深刻转变、在发展模式上全面转型,必须抢抓机遇,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重铸邹平新辉煌。
“我们抵御住了疫情的冲击,今年完成预期增长目标没有问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邹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
危机改变行为,从而带来新的机会。在“后工业化”时代里,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等为核心的新优势支撑着邹平在经济主战场上打拼,并输出了持久的竞争力。
邹平市委书记皮台田认为,我们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但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我们转换轨道,进入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增长模式。
打造新优势,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合力推动产业跃上中高端
走进西王特钢有限公司的车间,200多米长的生产线不见一个工人,自动化成为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科技日报记者到访时,这里正加班加点,赶着几个大单子。
铁路重载货车用新型集成制动梁用钢产品,曾经被材料热处理后无法保证尺寸装配精度“卡住了脖子”,只能依赖进口。西王特钢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张灵通告诉记者,他们瞄准痛点,投身攻关,无数次试验和改进,最终换来了国产替代,目前在细分领域的占有率达100%。
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去年12月底,西王特钢发行的1亿股份正式授予中科院金属所及其研发团队。后者以十项中科院技术入股西王特钢,科研人员拿大头,这成为中国科研界的创举。
如今,这十项核心技术已下转化为120多个畅销产品,上述产品成为代表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拥有千年历史的邹平而言,土生土长的企业家队伍撑起了百强县的一片天;在新时代里,他们的视野早已越过邹平,越过山东,在全国乃至全球层面上布局谋篇。
邹平市经开区会仙第三路以北,原先是邹平一电、二电旧址。如今,拆除旧厂房,一座具备世界级竞争力的新基地已初见雏形。
“从原料到产品,我们拥有铝产业的产业集群。凭借这一优势,魏桥轻量化基地吸引了国内先进的全铝车身、轻量化结构件、整车组装等多个项目。”邹平经开区经贸局副局长李维强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我们要实现“铝原料—汽车用铝合金材料—汽车总成—废铝再利用”产业闭环,打造全国最大的全流程汽车轻量化研发制造基地。
对邹平市来说,打造“轻量化经济”是一盘妙棋,既可以向传统产业汲取营养,又可以抢占新赛道、运用新技术、布局新产业。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占产品比重的10%,却带来了60%的利润。我们正把这一比重提高到20%,利润占比突破80%。”作为邹平铝业的典型代表,创新集团当家人崔立新是科技创新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
政府励精图治,企业开拓进取,推动邹平产业跃上中高端,才形成了县域经济持久的新优势。